镜子为什么用水银 镜子为什么要镀水银?而不镀铜、铁?
镜子为什么要镀水银?而不镀铜、铁?
古代人类最初是从江河池水中看到自己的形象的,因此曾有过以水为镜的阶段,在江河池水中看像,受自然条件限制,刮风、下雨时水面不平或水流浑浊时就看不清像了。于是从生活经验发展到用器皿盛水照像,这就是“水镜”,最早是陶盆盛水来看自己的像,我国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原始社会的文物中,就有用来盛水的陶器,后来有了铜盆,又用铜盆盛水,利用“水镜”只能俯首看像,不能抬头,到了青铜时代,由于铜面能反光,人们便直接用铜面照像,由此产生了铜镜,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大变革,各种工艺技术发展很快,铜镜制作技术不断提高,铜镜背面多用浮雕式镶嵌金银丝,做出各种图案,成为精美的工艺品,青铜镜在我国用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玻璃代替。
玻璃镜是600多年前威尼斯人发明的,他们首先制作出了平玻璃板,接着发明了在平玻璃板上镀金属,制成了镜子.起初玻璃板上镀的是锡和水银的混合物.水银蒸气有毒,对人有害.现在制镜用的是化学镀银工艺,也有镀铝的.
为什么要在镜片后面要涂上水银
因为水银是反射光源最好的液体(注意是液体)金属.它可以很方便的涂在玻璃上.因为玻璃是透明的光透过玻璃再从水银层反射.所以你就看见反射的东西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谁告诉我镜子(水银)的原理
镜子(水银)的原理
光行进到两种媒质的分界面时,有一部分返回原媒质的现象。如果入射点处分界面的不平整程度比波长小得多,就可看作平滑分界面。光在平滑分界面上的反射为镜反射,或称单向反射。否则,为漫反射。如果既有镜反射,又有漫反射,则称为混合反射。漫反射时各不同方向的光的亮度如果都相同,则称为均匀漫反射。同一次反射过程中,有些波长的光反射得多些,则称为选择反射。可以利用涂膜技术,改变媒质分界面的光学性质,使反射光中减少或增多某一波长的光的成分,以适应不同光学元件的要求。
光的反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例如人们日常照镜子,物体在湖面形成倒影等,都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镜(mirror)利用反射面反射光线的光学元件。通常有平面反射镜、球面反射镜和非球面反射镜三种。根据反射的程度又可分为全反射和半透半反射两种,后者常简称为分束镜。
平面镜反射镜 通常由镀银或镀铝的平面玻璃制成。平面反射镜对实物成虚像,对虚物成实像。它是唯一不破坏光束单心性的光学元件,能形成完善的像。
球面反射镜 反射面为球面。若球心位于受光面一侧,则称为凹球面镜,简称凹面镜;球心位于受光面另一侧,则称为凸球面镜,简称凸面镜。凹面镜是会聚镜,平行光束经它反射后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实焦点。把点光源放在实焦点位置上,光束经反射后成为平行光束。凸面镜是发散镜,平行光束经它反射后成发散光束,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此点为虚焦点。汽车驾驶室两旁安置的观察镜为凸面镜,远处的物体在虚焦点前附近形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非球面反射镜 有抛物面镜、双曲面镜、椭球面镜、锥面和柱面反射镜等。平行光轴的光束经抛物面镜反射后会聚于抛物面的焦点,在反射式天文望远镜中做物镜,可以使遥远的星体成像于焦点处。反之由焦点发出的光束经抛物面镜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用于做探照灯。双曲面镜和椭球面镜常用于某些特殊的光学系统中,以简化结构和改进成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