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是哪里人 相声演员郭阳郭亮祖籍是哪里的?
相声演员郭阳郭亮祖籍是哪里的?
郭阳出生在北京一卖数个普通家庭里,有一个双胞胎弟弟郭亮。因为是双胞胎的缘故,母亲在他们小的时候非常辛苦,那时家里并不富裕,家中没有那么多玩具,但他们从不御岩抱怨。郭阳与弟弟郭亮自幼相像,就连父母、老师、同学都难以辨认,后来有一次郭阳还代替害羞的弟弟郭亮电话相亲,镇配御这个故事梗还被应用到相声《特殊的见面》当中。
湖南有哪些革命先烈
湖南革命先烈有毛主席(毛泽东)、左权、陈觉、杨开慧、熊亨瀚等。
1、毛主席(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袭迅如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2、左权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字孳麟,号叔仁,原名左纪权。湖南醴陵人, 黄埔军校一期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左权一生军事著作40多篇,对学习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对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档案报》2012年5月25日)。2009年,左权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3、陈觉
陈觉(1903年— 1928年10月),原名陈炳祥,男,湖南省醴陵泗汾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委特派员,中共醴陵县委组织部部长等职。
1928年10月,陈拍启觉被敌人杀害,时年25岁。
4、杨开慧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1930年11月14日),字云锦,乳名霞,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5、熊亨瀚
熊亨瀚(1894~1928),湖南桃江县人,职业革命家。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曾担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会常委兼青年部长、《湖南通俗日报》馆长,是湖南反帝大同盟、湖南省雪耻会、湖南人民反英讨吴委员会等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之一。
1928年11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8日英勇就义。熊亨瀚擅长诗词,作数昌哗十首革命诗篇,大部分已编入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
寻找郭子仪的后代,以及郭氏的起源。。
郭子仪的故里在陕西,但是后人的下落并没有记载
来源:
1、源于姬姓。西周时期,武王封其叔虢仲于陕西宝鸡,称西虢国(虢通“郭”)。周平王东迁时,西虢迁于河南,改称南虢,春秋时灭于晋。留在原西虢者史称小虢,春秋时为秦所灭。周武王封其叔虢叔于东虢,在今河南荥阳北。
周平王东迁后,把东虢之地给予东迁有功的郑国,东虢后裔虢序北迁山西平陆,史称北虢,后灭于晋。赵简子开拓晋阳前后(即公元前497年前后),虢序后裔辗转徙居晋阳及以北地区(今山西太原至忻州、原平一带)。
西虢、东虢、南虢等三国和北虢郭公(虢序,郭序)之后均有郭姓,但郭公之后的郭姓是中华郭氏最大和最主要的支派。
2、源于任姓。黄帝子部落禺虢为任姓,任氏族也是黄帝时代12个重要氏族之一,地处东夷族。禺虢生禺京,其后裔在夏朝建立了郭国,公元前670年被齐灭掉。中山郭氏即出自古郭国。
3、源于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郭,外城,古代在城墙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居于外城的遂以为郭氏,也有以居城郭不同方位而姓东郭、南郭、西郭、北郭,其后代多改姓单姓郭氏。这类郭姓主要发生在先秦时期的北方地区,也无法弄清其族源和姓属。
扩展资料:
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1] 人。唐朝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以武举中第,入仕从军,累迁九原太守,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拜朔方节度使,率兵勤王,收复河北和河东地区,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辅佐广平王李俶收复两京,迁司徒,封代国公。
乾元元年(758年),拜中书令。乾元二年(759年)五月,承担相州兵败之责,罢职赋闲。宝应元年(762年)初年,河东兵变后,封为汾阳王,起兵平定叛乱,事后解除兵权。
广德元年(763年)冬天,吐蕃攻破长安后,奉命调兵遣将,驱逐吐蕃敌军。广德二年(764年),仆固怀恩引领吐蕃和回纥入侵时,单骑说服回纥,合兵大破吐蕃。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德宗即位后,拜太尉、中书令,充皇陵使,赐号“尚父”,增加食邑,剥夺实权。建中二年(781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郭姓大约有10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31%,排在第十二位。郭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6%,占四川省总人口的2%。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山西、甘肃,这四省郭姓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北、山东,这二省的郭姓又集中了15%。全国的郭姓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形成了川豫晋甘为中心的郭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郭姓大约有9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为明朝第十七大姓。宋元明约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郭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了。
明朝以前,郭姓的主体一直在中原和北方,宋元明时期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使郭姓人群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明朝时期,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21.8%。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江西二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40%。
其次分布于山东、浙肢升江、河北,这三省的郭姓又集中了23%。明朝时西南的贵州和云南郭姓稀少。宋元明期间,郭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由西向东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北地晋冀鲁、南方赣浙二块郭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郭姓的人口已达1500万,是全国第十七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13%。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郭姓人口由96万增到1500多万,大约增长了15倍多,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略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四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37.8%。其次分布于广东、四川、陕西、安徽、湖北、辽宁、笑蠢湖南、江西、江苏、黑龙江十省区,又集中了郭姓人口的37.5%。
河南为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郭姓总人口的14.3%。全国形成了豫冀鲁晋、粤湘鄂皖、川陕三块郭姓聚集区。
在近600年时间里,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历升老移,同时,向西北、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