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端砚 端砚是什么意思
端砚是什么意思
据网上搜索知:端砚之石产于广东端州(今肇庆),故称这种砚为端砚。
“端砚”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具之一。其石质像玉石一样细润,不吸水,发墨快,光泽好。磨墨时没有声音。制砚艺人们运用砚石的各种天然纹理,在端砚上刻成龙凤、麒麟、山水、鱼虫等精美图案,使端砚不但是实用的文具,还成了供人观赏的艺术品。
千百年来,端砚一直被书法家、国雀李画家和广大群众所喜爱。历代文人把端砚和宣纸、闹岁蔽徽墨、湖笔一起看成是“文房四宝”。曾经有一个关于端砚传说:唐朝某年,长安遇上严寒天气,考生们刚研好墨要蘸墨行文,但墨却结成了冰。只有广东考生们用端砚研磨出来的墨汁,却油然生辉,墨香扑鼻。监考官向皇帝报告了这个奇迹。皇帝亲自试笔,果然墨迹丰满,行文流 畅。自此以后,端砚闻名于世,被列为贡品。
端 州有端溪清泉长流,两岸重峦叠翠,山上怪石兀立,山下幽谷深渊,烟雾弥漫,生产砚石的坑洞就分布在悬崖陡壁之间。有些坑洞常年积水,开采十分困难,一年里采石时间也不过三个月左右。宋代诗人苏东坡曾在一块端砚上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液州火下缒,以出斯珍’。可见,开采砚石是多么不容易。唐代诗人李贺有诗云:“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生动地描绘了 古代端州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开采砚石的情景。
端砚的名贵还与其独有的石品花式有关。名贵的端砚石中, 天然生长有各种花纹、石核,历史上为了研究、品评的方便,称其为“石品”。端砚的石品比较多,常见的有“青花”、“蕉叶白”、“冰纹”、“金银线”以及“石眼”等。端砚的石眼指天然生在砚石上像眼睛一样的石核。
端砚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
我国四大名砚之冠——端砚产自哪里?
广东端砚产自广东肇庆市,肇庆古称端州,所产的砚台因此叫“端砚”,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其历史悠久,缓晌皮有与端砚齐名的歙砚、易水砚,素来有“南端北易”之说。端砚最早产于唐代武德年间(618年-626年),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在中国所产扰差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谨让。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砚的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三大名砚台中排第2的叫什么砚?要求说出两种名字!
歙砚
又称「罗纹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