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绘画的三种主要倾向 20世纪以后画多倾向于什么表现形式
20世纪以后画多倾向于什么表现形式
20世纪以后画多倾向于抽象表现形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人类的第一件作品出现时,绘画形式就已经存在了。虽然人们并不注重绘画形式的价值,但这是人们接触作品时的第一感观。
“写实画如同谱上唱词的歌曲,美则美矣,意境有时而尽,而抽象画就如无词的乐曲,彩色交响曲,涵盖着无限丰富的生命,它是视觉的音乐。”在此段话的形容当中,把抽象性形容得十分具有享受的艺术感。在当今社会,抽象艺术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20世纪第一幅抽象画是慕尼黑的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创作的水彩作品《抽象构成》,有人说抽象画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重要的文明成就。笔者认为,20世纪抽象画的诞生是人类再一次真正地认识自己。
在艺术创作中,以国家和民族精神为主旋律,积极向上,有强烈的人文侍旦色彩。写实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新的时代对它又有新的诠释,紧随时代要求,推动中国画的新发展。
在现代绘画当中,抽象绘画历经了很多次虚罩的变革,但生命力极其顽强。有很多艺术运动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成为了过眼烟云。在抽象的绘画形式当中不单单是有抒情抽象,还有一种就是几何抽象一一冷抽象。从名字上看老誉扰似乎与热抽象对立。
西方后现代绘画的地狱流派有哪些?这些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印象派,抽象派,野兽派,后印象派。
印象派: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画家们印象派作品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迟旅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抽象派: 抽象绘画是以直觉和想象力为创作的出发点,排斥任何具有象征性、文学性、说明性的表现手法,仅将造形和色彩加以综合、组织在画面上。因此抽象绘画呈现出来的纯粹形色,有类似于音乐之处。
野兽派: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昌碧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而那位后来创出“立体主义”名称的《吉尔·布拉斯》杂志的记者路易·沃塞尔,则突发灵感地想到了这一恰也合适的名称。他在那个被刺目的色彩弄得喧嚷不已的展厅中央,发现马尔凯(Albert Marquet)所作的一件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小型铜像,不由得惊叫起来:“多那太罗被关在了野兽笼中!”(多那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雕塑家)。不久,这一俏皮话便在《吉尔·布拉斯》杂志登出,而“野兽主义”的名称也很快被广泛地认同。翌年当“笼子”里的“野兽”倾巢而出,举行一个接一个惊人的展览时,野兽主义则已是影响巨增,势头高涨了。这一初含讽刺意味的名称,后来也逐渐失去耐旦举了它的贬义。
后印象派: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导致了结构主义的诞生。塞尚的画甚至不顾及透视和人体解剖,只是用各种色块堆积成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形态;点彩画派正相反。
后印象派严格来说并不算是一个真正的派别,它主要是指印象派后的一些艺术家虽然曾经做过印象派的通路人,却走上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不同于印象派,他们不满印象派过于客观的描绘世界,停留于对物体表面光色的兴趣上。他们主张表现艺术家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无需与客观真相完全一致,应当以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表现主观化的客观。
本回答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张晶晶推荐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主要是什么以及如何理解当代西方现代主义油画风格?
后现代主义的美学特征也有几次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流派,代表人物是杰克逊 波洛克,艺术理论家格林伯格将其定义为形式的简化,这一变化是从雅克 路易 大卫的《贺拉斯兄弟的宣誓》开始,从这一幅画我们能看到它和以往的古典主义都不一样,这里已经有明显的弱化背景的倾向了,形式开始走向简化,绘画走向平面,再到后来的马奈,这种倾向已经非常明显。而六十年代的波普艺术,则是对格林伯格理论的反对,因为抽象表现主义代表的是一种精英主义,白人至上主义,而波普艺术崇尚消费主义,它们拥抱大众。而在六七十年代又陆续出现了极少主义,极少主义引发了大地艺术,公共艺术以及观念艺术的生发,但在八十年代观念艺术发展凶猛,传统绘画遭到排斥,艺术界的人开始倡导具象绘画的回归,由此在英国产生了新具象艺术,代表人物有弗朗西斯 培根,弗洛伊德等。这只是大概的流程梳理,如果想具体了解推荐看央美邵亦扬老师的书籍《穿越后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