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生态环保材料的环境效益 环境效益是什么意思

环境效益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关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意思! 15分 这三个词的主要区别是前面的定语:
1、环境效益:针对的是自然生态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的效果和收益。(有正面和负面)
2、经济效益:针对的是投资回报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投资回报的效果和收益。
(同样有正面和负面)
3、社会效益:针对的是人文伦理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人文伦理的效果和收益。
(同样有正面和负面)希望可以帮到您,如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问题二:什么是环境效益 环保效益是指污染预防及避免浪费会带来财务上的好处

它的定义,可以下列四个句子来描述之:
同时改善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效益
以更少的环境冲击,提供更高的价值
促使经济成长,但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
积极以创新提供更环保的商品服务,来提高竞争优势与掌握商机

问题三:什么是经济效益 环境效益 社会效益 Groups of asci form fruiting bodies. Asycetes

问题四:什么是环保效益 环保效益是指污染预防及避免浪费会带来财务上的好处;另有处种精确的定义是:藉由结合环境绩效及经济绩效的改善,来表达企业身处于永续发展的挑战之中,仍能掌握商机与优势,并获取利润。
它的定义,可以下列四个句子来描述之:
??同时改善经济与环境保护的效益
以更少的环境冲击,提供更高的价值
促使经济成长,但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
积极以创新提供更环保的商品服务,来提高竞争优势与掌握商机
世界企业永续发展委员会(WBCSD)对环境效益的工作定义:
「环境效益的达成,须在提供价格具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
需求、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在商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将其对环境的冲击
及天然资源的耗用,逐渐减少到地球能负荷的程度。」
WBCSD 依据上述定义,提出认定环境效益的七点要素;
(一)减少原料密集度(material intensity)。
(二) 减少能源密集度 (energy intensity)。
(三) 减少有毒物的扩散。
(四) 提高可回收性。
(五) 使再生能源达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六) 延长产品的耐久性。
(七) 提高服务强度 (service intensity)。
OECD 对环境效益的定义
环境效益系说明「为了符合人类需求而使用生态资源的效率」,可视为是
产出与投入的比值。产出即是指一个公司、产业或经济体整体所提供的产品及服
务之价值;而投入即是指一个公司、产业或经济体的环境压力之总和。
依WBCSD 与OECD 的定义,生态效益的量测即视投入与产出的指标之订
定而定,可以下列通式表示:
环境效益比值≡产品或服务之价值 /对环境之冲击
价值可表示成:产能、产量、总营业额、获利率等等。
负荷可表示成:总耗能、总耗原料量、总耗水、温室效应气体排放总量等
等。

问题五:环境效益(环保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以并存吗 1、环境效益:针对的是自然生态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产生的效果和收益。(有正面和负面)
2、经济效益:针对的是投资回报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投资回报的效果和收益。
(同样有正面和负面)
3、社会效益:针对的是人文伦理的,也就是我们的经济生产活动对人文伦理的效果和收益。
(同样有正面和负面)
希望可以帮到您,如对您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问题六:为什么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也称外部间接经济效益.任何柔层通常是指地面较其上部楼层软弱的那些建筑
2、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消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3、社会效益一般是指一所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威信和信任程度,主要包括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毕业生在社会上做出的成绩与贡献、社会各界对学校毕业生的反应等
4、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损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5、这种社会效益不仅是指一般的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支持与赞助而且应当包括诚实守信的经营信条以德取人、以信取人、以质取人、以诚取人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商誉招天下
6、它是指个人的行动自由只能在必要的公共利益范围内才得以限制.相称性原则在德国公法中最为突出,享有宪法性地位,其着眼点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社会效益主要是指高校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搞好与社会的接轨,为社会培养有用、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问题七:旅游业可以带来哪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积率:项目用地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项目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计算公式: 容积率=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 容积率越低,居民的舒适度越高,反之则舒适度越低。 所谓“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对于发展商来说,容积率决定地价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对于住户来说,容积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适度。绿化率也是如此。绿化率较高,容积率较低,建筑密度一般也就较低,发展商可用于回收资金的面积就越少,而住户就越舒服。这两个比率决定了这个项目是从人的居住需求角度,还是从纯粹赚钱的角度来设计一个社区。一个良好的居住小区,高层住宅容积率应不超过5,多层住宅应不超过3,绿化率应不低于30%。但由于受土地成本的限制,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做得到。 一、容积率的内涵及其特性 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分为实际容积率和规划容积率两种。通常所说的容积率是指规划容积率,即宗地内规划允许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因此,容积率是城市区划管理中所采用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从微观上影响地价最重要的因素。容积率具有如下特性: (一)容积率表达的是具体“宗地”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允许的建筑容量。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地球表面一块有确定边界、有确定权属的土地,其面积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容积率只有在指“宗地”容积率的情况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体利用强度,宗地间才具有可比性。 (二)容积率(R)、建筑密度(C)与层数(H)之间有一定关系。建筑密度是指在具体“宗地”内建筑物基底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当宗地内各房屋的层数相同,且对单个房屋来说各层建筑面积相等时,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R=C・H,此种情况下,建筑层数与容积率成正比例关系。 (三)容积率可以更加准确地衡量地价水平。人们购买土地使用权的目的是为了对土地进行开发,建设房屋。 房屋的单方开发成本=房屋单方造价+楼面地价+税+费 楼面地价=宗地总价/宗地内允许总建筑面积=土地单价/容积率 因此,楼面地价比单位地价更能准确地反映地价的高低。 (四)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在一般情况下,提高容积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建筑容量的增大,会带来建筑环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适度。为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城市规划中的容积率存在客观上的最合理值。 二、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规律 影响地价的因素很多,虽然各因素影响地价的途径各不相同,但其作用机制可抽象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土地收益来影响地价,二是通过影响土地供求关系影响地价。收益机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经济剩余量,市场供求关系使地价相对经济剩余量产生波动,决定了土地供给的经济剩余量的分配,使地价的变化趋于复杂化。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规律,同时受收益机制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作用,总体说来,区位条件愈优越,地价水平愈高,供求矛盾愈突出,土地规划控制愈严格,容积率对地价的影响程度愈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报酬递增递减规律”。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土地纯收益会随着土地投资的增加而出现由递增到递减的特点。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容积率对地价影响的报酬递增递减规律表现在:在建筑密度一定时,容积率的增加,主要引起房屋层数的增多,随房屋层数的增多,开始时由于基础工程费及地基处理费的分摊,单方造价降低;当层数达到一定值时,就需要加固基础、增加电梯、加强抗震等,单方造价由......>>

问题八:湿地具有哪些生态功能、环境效益?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亨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
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金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物质生产功能
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
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水分调节功能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净化功能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

问题九: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有利关系 效益是某种活动所要产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达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的总称。它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类,其中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社会效益则是在经济效益之外的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效果。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
基础,而追求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
在,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更加直接些,显而易见,可以运用若干经济指标来计算,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

绿色建筑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1环境效益分析
1.1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6]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6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7]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3]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8]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9]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10]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环境效益又可分为CO2减排效益、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1.2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人类正在遵循碳循环的概念,以低碳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推广普及低碳绿色建筑。绿色建筑通过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等措施来达到节能目的。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12]如下:(1)外围护结构节能外围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外围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
(2)智能化技术节能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可再生能源节能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2苏州市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2.1主要研究方法:市场价值法
市场价值法是按市场现行价格作为价格标准,据以确定自然资源价格的一种资源评估方法。它是比照与被评估对象相同或相似的资源市场价格来确定被评估资源价值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通过比较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能耗,计算得到截至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节约的能耗量;然后将能耗转换标准煤以及CO2排放当量;根据CO2市场价格来计算获得的效益。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直观看到绿色建筑节能导致的CO2减少量,这将减少温室效应的程度;同时还能得到绿色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2.2CO2交易价格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京东议定书规定的3种灵活履约机制之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实施的一种碳交易机制,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碳交易机制,因此参考目前“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可用于交易的“核证的减排量”(CERs)参考合同价格[13-14]。由于本文研究的是2012年之前的环境效益,所以参考2012年刘秀杰[5]的论文,当年CO2的减排价值约为160元/t。
2.3基准建筑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中将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公共建筑作为比较能耗的基础,称为“基准建筑”。
2.4数据处理
本文直接获取的有用数据包括绿色建筑的申报建筑面积、建筑总能耗、节能率。申报建筑面积有85个有用数据,建筑总能耗有50个数据,节能率有56个数据(由于文章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出)。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85项绿色建筑总面积为285.075万m2,具体如表2所示。数据整理后,总共有36组有用数据。经计算,绿色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13.14kWh/m2a~154kWh/m2a,相应的基准建筑单位面积能耗范围为37.38kWh/m2a~346.03kWh/m2a。它们在每段范围的分布如图5和图6。
其中单位面积能耗和基准建筑总能耗的数据可以通过公式(1)、(2)计算:单位面积能耗=建筑总能耗/申报建筑面积从图中可以看到,不论是绿色建筑还是基准建筑,单位面积的建筑能耗分布不均匀,因此在本文中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获得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面积能耗,具体的比例以及能耗见表3。根据表3,则绿色建筑和基准建筑的平均单位能耗分别为:绿色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48.49kWh/m2a基准建筑平均单位面积能耗=ΣX·E=131.78kWh/m2a则苏州市2012年底之前绿色建筑比基准建筑节约的总能耗为:(131.78-48.49)×285.075=2.37×108kWh/a相当于减少使用标煤2.9×104t,减少排放CO27.54×104t。根据2012年CO2的减排价值知道截止2012年底,苏州市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为1.21亿元。
3结论
根据对节能环境效益的分析和计算可知,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与发展低碳经济、生态建筑[15]相呼应,而且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已经走过了“浅绿”阶段,正在从“泛绿”阶段迈入“深绿”阶段,因此,我国建筑领域要紧紧围绕《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发展绿色建筑。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bid.lcyff/#/?source=bdzd

【标书制作】实体公司可接急单

一对一定制标书

¥0元

【标书制作】不废标易中标

免费咨询,可接急单

¥0元

工程标/服务标/采购标/技术商务资信

专业老师编制

¥50

资深老师一对一服务

专业团队您放心

¥50

废标全额退款

实体公司售后无忧

¥50

【标书制作】改到您满意为止

一对一定制

¥50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工程类标书服务类标书采购类标书中标率提升投标咨询

绿色生态对材料生产的影响

统一的角度说明大气污染治理和绿色生态对材料生产企业的影响:1、企业发展与国家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出台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政策制定的周期往往滞后于企业和行业发展的现状,这给企业经营造成一定的决策盲区。2、必须把握宏观经济规律,了解国家经济政策方向,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抢抓市场成长机遇。3、工业企业在进行技术改造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4、按照环保法律有关规定,对企业浪费能源和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实行限期淘汰。5、企业在生产中应该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环境保护政策强调,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促进环保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环保产品的科技含量;制定措施促进环保产业社会化、环保产业营运市场化、产品标准化等。在环境国际合作政策方面,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环境国际合作交流,强调在认真做好本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以新的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区域和全球环境合作,加快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进程;坚持环境国际合作应该尊重国家主权,处理环境问题应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

相关专题: 环境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