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狮子林的特色景致 狮子林景点介绍

狮子林景点介绍

苏州狮子林景点介绍如下:

1、狮子林简介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明岁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2、建筑特雀清色

狮子林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顷槐前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山厅堂二进。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庭院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

堂北庭园植樱花二株。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

九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出,突出石峰。再往北又有一小院,有黄杨花台一座。

狮子林在古代有什么特色和优势?

园林特点

1、造园手法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

2、堆山与理水

狮子林以假山著称,山占地面积约0.15公顷。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园林大规模假山的仅存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奇峰怪石。假山群共有九扮塌行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

3、植物配置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4、假山王国

狮子林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

扩展资料:

乾隆皇帝曾六次游览狮子林,并留下大量题字和“御制诗”。乾隆二十二年春(1757),弘历二巡江南到苏州,他取来倪云的狮子林图展卷对照着观赏狮子林。赐匾“镜智圆照”于狮林寺,双题五言诗《游狮子林》,此诗后被刻成御诗碑并新添一景名为“御碑亭”。

1762年,乾隆二游狮子林,因爱其景,为狮林寺题额“画禅寺”,在他临摹的倪云林《狮子林全景图》和倪氏原作上分别题字。将临摹之作“命永藏吴中”。1765年,狮子林已归黄祖兴所有。乾隆游狮子林后(时称涉园),题下“真趣”匾额,又作“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回京后在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各兴建一座狮子林。

1780年,游狮子林后作《狮子林再叠旧作韵》。1784年,乾隆再次南巡,见到了徐贲画的《狮子林十二景点图》,十分感慨。乾隆五次游览狮子林,题写三块匾额,留衫简诗十首、临摹倪云林厅哗《狮子林全景图》三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狮子林

文园狮子林--康乾外36景第七景

在避暑山庄水心榭东侧,银湖错落的小岛上,有一组怪石嶙峋、古建筑散布其间的建筑群,建于乾隆43年(1778年)。此建筑群是仿苏州狮子林的意境修建而成,乾隆题名为“文园狮子林”,是康乾外36景第七景。

文园狮子林占地面积7000多平方米,修建的景致多达十余处,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佳作。

文园狮子林内除了有假山、磴道、画舫外,主要建筑还有:门殿、缭青亭、探真书屋、净房、清閟阁、小香幢、延景楼、纳景堂、清淑斋、凝岚亭、叶秀亭、牣鱼亭、枕烟亭、过河亭、云林石室、藤架、虹桥、水门、横碧轩。

假山中间的白灰墙宅院是“纳景堂”。正殿三间,前后带廊,院内三面围廊,中庭有假山,后门为垂花门。此堂东南侧的六角重檐攒尖顶亭为”牣鱼亭”,东北假山至高处四角单檐卷棚顶亭为“凝岚亭”。西南假山峰顶方亭为“占闷桐峰亭”,假山西北的方亭为“缭青亭”。

独具特色的假山、洞壑,曲折盘旋,如入迷阵。洞顶石林参差,怪峰层叠,洞内运用了水绕洞行的手法,集中再现哪罩销了南方造园艺术的精华,体现出完美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园林艺术。

文园狮子林毁于民国时期,1994年后其中的主体建筑逐渐修复。

狮子林门殿前面是碧波荡漾的湖水,青翠欲滴的荷叶掩映着千李游姿百态的荷花,湖对面的水心榭亭内,坐满了休闲、观荷的游人们。

相关专题: 狮子林 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