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鹤楼是重建的吗 黄鹤楼是什么时候重建的
黄鹤楼是什么时候重建的
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距今已有1790多年历史,历代屡修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于1985年异址重建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袜游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磨返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告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赏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黄鹤楼一共重建了几次
10次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 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没雹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
资料拓展:黄鹤楼:天下江山第一楼,李白苏轼打卡地,不卖镇得不登的名胜古迹唐代被誉为诗仙的李白在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的时候,在黄鹤楼留下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名句。其中造型种类十分丰富而从唐代到今天经历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主本为木结构建筑的黄鹤楼不断地因各种原因倾覆毁枯配帆灭,又经过了历次重建修复。作为物理实体黄鹤楼早已不是故人西辞的那个黄鹤楼了,但作为精神符号黄鹤楼却一直在国人的心中挺立。如今的黄鹤楼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年湖北武汉市政府宣布重建时,向全社会征集了几十个方案而后才有如今的样子。
武汉黄鹤楼是近代新建的,那它还有什么游览价值?
武汉黄鹤楼是近代新建的,那它还有什么游览价值?事实上,唐代崔浩、李白所游览的黄鹤楼,也是唐代刚刚新建的,不是几百年前三国时建的那个。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写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和"孤帆远影碧空尽,只见长江天际流"的心情。有人说黄鹤楼屡建屡毁,屡毁屡建,这就要说为什么要重建。另外有一篇《岳阳楼记》,里面说得很清楚:四年春,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
事实上,建筑的命运和城市,以至于与国家的命运是分不开的。唯有国家强大,城市繁荣,才有闲钱建风景名胜,这就是所谓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另一方面,登楼的人们从建筑的壮观与否也能看出国运如何。因此,不仅要建造,而且要"增加旧制",比以前建造得更壮观。可以认为,每一次重建都是对当时局的反映。有些人吐槽黄鹤楼里有电梯,其实没有现代化的东西才是槽点。
黄鹤楼下是老武昌城,有户部巷、昙花林、司门口、武昌起义首义门、鄂军都督府(现辛亥革命纪念馆扮正,又称红楼)、湖广总督府、陈友谅墓;桥对面的汉阳有晴川阁和鹦鹉洲(以你衡鹦鹉赋命名,后来被黄祖杀在这里,有你衡墓)和鲁肃墓(衣冠冢);斜对面的汉口是清代许多列强租借的江滩,有江汉关。黄鹤楼附近是历史遗迹积败缺局累的地察让方。当你爬上楼梯时,你可以看到这些风景。
鹤楼的存在与武汉的存在密不可分。只是黄鹤楼当时用于军事用途。毕竟三国时,魏、蜀、吴还在互相对抗。武汉正好位于中国的中心,这个城市的位置决定了它在中国的重要性。长江沿岸的黄鹤楼非常容易观察前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