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野生紫苏和紫苏的区别 【紫苏与野生紫苏】唇形科,紫苏属

紫苏与野生紫苏】唇形科,紫苏属

野生紫苏为紫苏的雀弊慧变种。

一、紫苏

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Linn.) Britt;

别名:苏,桂荏、荏,白苏、荏子、赤苏、红勾苏、红苏、黑苏、白紫苏、青苏、鸡苏、香苏、臭苏、野苏、苏麻、大紫苏、假紫苏、水升麻、野藿麻、聋耳麻、薄荷、香荽、孜珠、兴帕夏噶;

药材名:子为(紫)苏子,叶为(紫)苏叶,梗为(紫)苏梗,头为(紫)苏头。

一年生、直立草本。茎顷答高0.3-2米,绿色或紫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

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

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

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时增大,长至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披针形。

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长2-2.5毫米,喉部斜钟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

雄蕊4,几不伸出,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丝扁平,花药2室,室平行,其后略叉开或极叉开。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卜升

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

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不丹,印度,中南半岛,南至印度尼西亚(爪哇),东至日本,朝鲜也有。

本植物在我国栽培极广,供药用和香料用。入药部分以茎叶及子实为主,叶为发汗、镇咳、芳香性健胃利尿剂,有镇痛、镇静、解毒作用,治感冒,因鱼蟹中毒之腹痛呕吐者有卓效;梗有平气安胎之功;子能镇咳、祛痰、平喘、发散精神之沉闷。

叶又供食用,和肉类煮熟可增加后者的香味。

种子榨出的油,名苏子油,供食用,又有防腐作用,供工业用。

本植物变异极大,我国古书上称叶全绿的为白苏,称叶两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为紫苏,但据近代分类学者E. D. Merrill的意见,认为二者同属一种植物,其变异不过因栽培而起。

又白苏与紫苏除叶的颜色不同外,其他可作为区别之点的,即白苏的花通常白色,紫苏花常为粉红至紫红色,白苏被毛通常稍密(有时也有例外),果萼稍大,香气亦稍逊于紫苏,但差别微细,故将二者合并。

二、野生紫苏:

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var. Purpurascens;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var. purpurascens (Hayata) H. W. Li;

别名:白丝草、红香师菜、蚊草、蛤树、紫禾草、臭草、香丝菜、野香丝、野猪疏、青叶紫苏、紫苏、苏麻、苏菅。

这一变种与原变种(紫苏)不同在于:

茎被短疏柔毛。

叶较小,卵形,长4.5-7.5厘米,宽2.8-5厘米,两面被疏柔毛。

小坚果较小,土黄色,直径1-1.5毫米。

果萼小,长4-5.5毫米,下部被疏柔毛,具腺点。

产山西,河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四川;生于山地路旁、村边荒地,或栽培于舍旁。日本也有。

可供药用及食用。

(摘自《中国植物志》)

紫苏是煮鱼时最好的调料,但紫苏也有好几种?哪一种紫苏最美味?


紫苏也叫白苏、野苏等,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的叶子。紫苏的原产地是中国,至今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不过目前在印度、缅甸、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出产,因使用的目的不同,采收期以及使用的部位也有差别。

紫苏的用途很广泛,可入药也可作为香料使用,并且近些年来也研究出它含有特定的活性物质营养成分,经济价值也很高。


常见紫苏的分类以及用途

紫苏的种类比较多,确切的说是变种较多,常见的有三种:一种叶子为绿色,花是白色称为白紫苏。一种叶子正面为绿色,反面为紫色,称为青紫苏,还有一种叶子正反两面都为紫色,称为赤紫苏,每一种紫苏的用途都不尽相同。

白紫苏:白紫苏在我们北方地区比较常见,它的适应性很强,对于土壤要求不严,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较耐劳,不耐干旱。记忆中老家门前屋后有很多,多食用,常见做法就是干炸或者腌渍后凉拌等,这种紫苏韩国人在烤肉时也喜欢用新鲜的紫苏叶搭配。



青紫苏:如果说白紫苏的味道像薄荷,那么青紫苏的味道要比它重很多,并且又有点辛辣的味道,这种紫苏在中国南方地区使用的比较广泛,常作为一种美味的调味品使用。

紫苏用于调味,有着显著的去腥矫味的功效,同桐猛时增香的作用较强。特别是对于鱼肉类的增香去异味有着明显效果。这是因为青紫苏叶中含有紫苏醛、左旋柠檬烯、精氨酸、蒎烯等成分,特别是烯类成分对肉类或者鱼类食材中的异味化合物产生反应,从而达到明显遮盖作用。



在南方的不少地区,还有很多小伙伴们喜欢在泡菜坛子里放入紫苏叶,防止泡菜产生白斑,这是利用了紫苏防腐的作用,紫苏中的紫苏醛以及蒎烯都有着强烈的抗真菌性。

另外在日本地区还有一种青紫苏,多用于料理,是日式刺身必不可少的陪伴。叶子短尖或突尖,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的锯齿形,在日式料理中不仅是用于装饰,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赤紫苏:上面也讲到了,紫苏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入药常用到的就是这种赤紫苏,全叶都是紫红色,入药是因为紫苏中含有揽香素等成分,可作为中药使用,具体的治疗作用因木子没有中医资质,这里就不多赘述。

另外鉴于其颜色鲜艳,鲜紫苏绝轮圆叶制成汁液还可以供糕点、糖果、梅干、蜜饯等染色和增香等。


那么紫苏是煮鱼是最好的调料,但紫苏也有好几种,哪一种紫苏最美味?

通过上面的分析后可以得出:在煮鱼的时候常用的还是青紫苏,就是那种正面是绿色的,反面是紫色的。一般在炖鱼的时候,提前将紫苏粗斩几下(更有利于出味)。在鱼肉炖好以后,将要出锅前的一分钟左右再放入紫苏叶,出来香味以后即可出锅装盘(不要放得太早,以免香味挥发太快)。



分享一款紫苏蒸鱼的家常做法:

1.取鱼一条(大约1000克),宰杀洗净并改花刀备用。

2.鱼放在盘子中,下并塌面垫根筷子(可使其快速成熟)。蒸锅中添入清水烧开,将鱼放入大火蒸3分钟左右取出,沥去水分。

3.紫苏切粗丝50克,姜丝30克,红辣椒少许,加入盐10克左右拌匀放在鱼身上,再入蒸锅中蒸6分钟左右至熟取出,在鱼盘中淋入蒸鱼豉油50克,鱼身上再撒少许香葱末。

4.另起锅加入食用油100克烧至5成热,淋入香葱上激香即可。


紫苏的种类(紫苏的种类与图片)

1、紫苏有回回苏、野生紫苏和耳齿紫苏三个变种,其中回回苏又被称之为皱叶紫苏、鸡冠紫苏、红紫苏,叶片较大,呈现卵圆形,野生紫苏的叶片为长椭圆形,表面具有茸毛,而耳齿紫苏叶片基部为圆形或心形,具有齿缺。2、紫苏Britt.)是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0.3-2米,绿色或紫物物色,钝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长柔毛。叶阔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段陪,先端短尖或突尖,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握蚂蠢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相关专题: 紫苏 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