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明朝知道拜占庭陷落吗 明朝知道拜占庭陷落吗?

明朝知道拜占庭陷落吗?

知道,两者之间有联系。在真正的历史上没有相关的记载说这个拜占庭向明朝求援过,但是拜占庭的的确确是和明朝是有来往的。

1449年,瓦剌挟土木堡获胜的余威兵围大明京师北京城,昌旅迅4年后,奥斯曼土耳其包围了弹丸之地的君士坦丁堡,向奄奄镇笑一息的拜占庭帝国发起了最后的猛攻。 

详细介绍:

北京保卫战4年后的1453年,西方拜占庭(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再度被围,这座自公元324年建城后,只被自己邀请来的十字军攻陷过一次的“新罗马城”,在经历过波斯人、匈人、阿拉伯人的围困后,再一次面临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围城。

此时的拜占庭空有“罗马”之名,实际疆土只有鼎盛时期的2%,千年帝国危在旦夕。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拜占庭帝国最终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彻底淹没在历耐此史尘埃之中。

拜占庭帝国衰落的原因?它与中国清明时期的衰落有什么共同特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首先,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多方面的,绝不是楼上两位一两句话就概括完全的。我在这里只是粗略的总结了三条,还不是真正细致的分析。 首先是极其恶劣的李高地理环境。就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而言,他的疆域大多数时间都在巴尔干半岛和土耳其半岛一带。鼎盛一时的查士丁氏没尼一世时期疆域也几乎把整个地中海都收入囊中。但是拜占庭帝国四面环敌,东方自君士坦丁大帝时代就有波斯帝国的势力,后来公元七世纪又新崛起了一个阿拉伯帝国及其势力成为后来灭亡的严重隐患。巴尔干半岛多瑙河一带又有匈奴柔然人后来又有了保加利亚人。众多的势力无不威胁着这个大帝国。查士丁尼时期就同萨珊波斯多次交手丧失了东部的许多省份,从赫勒克留到利奥三世就从未停歇过对伊斯兰的战争,丧失了北非的省份(那里正是重要的粮食产地)。以及多年对保加利亚人的战争。虽然一直以来拜占庭一直拥有着几乎是全欧洲最强大的重骑兵,但罗曼努斯四世在曼兹科特战役的惨败也帝国丧失了土耳其半岛,虽然最后夺回来但也早已没有当年丰富的马种资源和许多物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洗劫君士坦丁堡对拜占庭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第二是宫廷斗争。拜占庭帝国历史上尤其是马其顿王朝时期内乱几乎从未间歇。统计,从395 年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之时算起,到1453 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佩利奥洛格斯王朝覆灭之时为止。这段时期内拜占庭先后有107 位君主占据了皇位,其中,只有34 人死于床上,8 人死于战场或意外事故,其余那些人,或者自愿退位或被迫退位,或者暴毙,包括被毒死,被闷死,被绞死。被刺死,以及因被致残而亡。在这段时期内。宫廷中。街道上。或军营中。一共发生过65 次夺取皇位的叛乱。 最后就是拜占庭人的思想。历史上不存在“拜占庭帝国”这种说法,历代的拜占庭帝国都是以罗马人自居,要恢复罗马帝国的荣耀,并且一直把斗争目标瞄准西方而忽视的东方的几大势力。而忽视了东方势力。事实却是真正最后灭亡这个国家的正是东方的塞尔柱人和奥斯曼帝国。 最后再说一句,在中世纪时拜占庭帝国一直掌控着全欧洲最优秀的文明,即使是后来的阿拉伯人也是大量吸收了拜占庭文明的影响。据说阿拉伯人攻占亚历山大城从那里的图书馆里拿出来的书本给一千个澡堂烧水可以烧六个月。拜占庭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为全世界保存了希腊的文明。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进君士坦丁堡,成千上万的学者夹带着无数卷宗逃往意大利,让那里的人无不惊叹古希腊的文明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于是掀起了一场反对宗教势力的运动——文艺复兴。即使是到了帝国毁灭的最后一刻拜占庭人也可以说我们的文明不比欧洲任何一个歼扰纳文明差。

为什么明朝的灭亡以北京陷落为标志

明朝的政槐稿巧治中心在北京,南京充其量只是陪都,虽然南京的机构健全,但大多数只是形式,形同虚设的,皇帝,首辅等机构都是北京,当北京陷落后,明朝就灭亡了
南明只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不是正统的朱氏家族,算是民间的力量,不能算是明王朝的延续吧就好像三国时,诸葛亮是打着汉的旗号讨伐乱臣贼子,但是后世把它归为“蜀”,而不是后汉,当刘备等人就认为自己是汉室宗亲,不是地方势力,是正统;南明的情况差不多吧

对于补充问题确实让人深思,我查了以下资料
刘秀,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为高祖九世玄孙。
说明刘秀是皇室的血脉,并非很远
在东汉那个时代,对内,刘秀是反对新朝王莽的政权,对于王莽,刘秀是正统
对外并不存在类似三国两晋南北朝或是两宋是封建割据的局面,刘秀所复兴的汉室,理所当然可算是正统,何况刘秀是高祖的后裔
刘备就不一样了,先不说到了刘备时代,系谱更久远。刘备之时是乱世,不仅有蜀,还有魏,吴。另一方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皇帝在曹操手里。等到刘备建立所谓的汉,曹魏已经建立,吴也建立,蜀只是封建割据中的一个,已不能作为敬颂单一正统自居,主要是时代条件变了
另一方面,楼上说的也有道理,首都陷落不一定是王朝灭亡的标志。拜占庭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了,可是拜占庭并未亡国;罗马410年被西哥特人攻陷,可是罗马是在476被外族废黜皇帝才灭亡的,就好像南宋1276临安陷落,1279才灭亡
回到你的问题上,我有以下见解,如果错误,请纠正
1明有两都,西汉也有两都。西汉的西都长安,东都洛阳。但一般总是将长安作为正统的首都,尽管洛阳经济十分发达,但长安的安危关系到汉帝国的安危,长安是正真的中心,尤其在古代那种重政治更甚于经济的条件下。看看七国之乱都是冲着长安去的,何况明代南京的实际地位不及西汉洛阳。
2古人有易代修史的原则。修宋史的是元,修明史的是清,可能历代对前朝的态度见解不同,所以宋是延续到1279,明只是1644了
3南宋端宗(流亡皇帝)幼主(流亡皇帝)分别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宋恭帝的哥哥和宋度宗幼子。
南明朱由崧(1607—1646) 即南明弘光帝。明神宗孙、福王朱常洵长子。明崇祯十六铅键年(1643)袭福王。 唐王朱聿键是唐定王朱柽八世孙, 朱聿鐭(1605年—1646年)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孙
请注意,宋末两帝是皇帝的亲生儿子,而南明的大多数是孙子或是更远的关系,古人很在乎辈分和血缘,嫡出和庶出的就有很大差别,何况是辈分和关系远近的,所宋可以再攻陷首都后的三年即1279结束,明只能是1644了,后面的南明不被史学家承认以上若

相关专题: 拜占庭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