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换热网络设计的目的 换热器设计用加换热网络吗

换热器设计用加换热网络吗

一.简介:

化学工业是耗能大户,在现代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回收及再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变物流温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在许多生产装置中,常常是一些物流需要加热,而另一些物流则需要冷却。将这些物流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充分利用热物流去加热冷物流,提高系统的热回收能力,尽可能减少蒸汽和冷却水等辅助加热和冷却用的公用工程(即能量)耗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换热网络系统综合就是在满足把每个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制定的目标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具有最加热回收效果和设备投资费用的换热器网络。

我们主要介绍利用夹点技术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通过温度分区及问题表求出夹点及最小公用工程消耗,找出换热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寻求最优的匹配方法。再从经济利益上进行权衡提出最佳的换热网睁哗络方案。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二.换热网络的合成——夹点技术

1、温度区间的划分

工程设计计算中,为了保证传热速率,通常要求冷、热物流之间的温差必须大于一定的数值,这个温差称作最小允许温差△Tmin。热物流的起始温度与目标温度减去最小允许温差△Tmin,然后与冷物流的起始、目标温度一起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生称n个温度区间,分别用T1,T2……Tn+1表示,从而生成n个温区,冷、

热物流按各自的始温、终温落入相应的温度区间。

温度区间具有以下特性:

(1).可以把热量从高温区间内哪陵的任何一股热物流,传给低温区间内的任何一股冷物流。

(2).热量不能从低温区间的热物流向高温区间的冷物流传递。

2、最小公用工程消耗

(1).问题表的计算步骤如下:

A:确定温区端点温度T1,T2,………Tn+1,将原问题划分为n

个温度区间。

B:对每个温区进行流股焓平衡,以确定热量净需求量:

Di=Ii-Qi=(Ti-Ti+1)(∑FCPC-∑FCPH)

C:设第一个温区从外界输入热量I1为零,则该温区的热量输出Q1为:Q1=I1-D1=-D1根据温区之间热量传递特性,并假定各温区间与外界不发生热交换,则有:Ii+1=Qi

Qi+1=Ii+1-Di+1=Qi-Di+1 利用上述关系计算得到的结果列入问题表

(2).夹点的概念(自己画图7-3)

从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温区之间的热量流动关系和所需最小公用工程用量,其中SN2和SN3间的热量流动为0,表示无热量从SN2流向SN3。这个流量为零的点就称为夹点。

3、温焓图与组合曲线

对于同一个温度区间的冷物流或热物流,由于温差相同,只需

将冷物流、热物流的热容流率分别相加再乘上温差,就能得到冷物流或热物流的总热量。因为

△H =∑Qi=(T 终-T初)∑FCpi

所以冷物流或热物流的热量与温差关系可以用T—H图上的一

条曲线表示,称之为组合曲线。T—H图上的焓值是相对的。为了在图上标出焓值,需要为冷物流和热物流规定基准点。

步骤如下:

(1)对于热物流,取所有热物流中最低温度T,设在T时的

H=H ,以此作为焓基准点。从T开始想高温区移动,计算每一个温区的积累焓,用积累焓对T作图,得到热物流组合曲线。

(2)对于冷物流,取所有冷物流中最低温度T,设在T时的

H=H ,(HCO)以此作为焓基准点。从T开始想高温区移动,计算每一个温区的积累焓,用积累焓对T作图,得到冷物流组合曲线。

结论:

1.过程物流热复合可以减少整个换热过程的热力学限制数;

2.经过热复合后只剩下一个热力学限制点,即夹点,此时,过程

需要的公用工程用量可以达到最小。

4、夹点特性

(1)夹点的能量特性

夹点限制了能量得进一步回收,它表明了换热网络消耗得公用工程用量已达到最小状态。可以说,求解能量最优的过程就是寻找

夹点的过程。

(2)夹点的位置特性

夹点位置和最小公用工程消耗量可采用图解法(T-H图)或问题表格算法(Problem Table Algorithm)来确定。夹点把换热网络分隔成夹点上方(热阱)及夹点下方(热源)两个独立的子系统,而夹点处是设计工作中约束最多的地方(即“瓶颈”)。夹点以上的热股流于夹点以下的冷股流的匹配(热量穿过夹点),将导致公悉缓行用工程用量的增加。这一事实可以分别通过对夹点之上和夹点之下子系统进行焓平衡得到。

为了使公用工程消耗最小,设计时需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避免夹点之上热股流于夹点之下冷股流间的匹配;

2、夹点之上禁用冷却器

3、夹点之下禁用加热器

(3)夹点的传热特性

夹点是整个换热网络传热推动力△Tmin最小的点,所以在夹点附近从夹点向两端得△T是增加的。这是由于在夹点一侧,流入夹点流股的热容流率之和,总是小于或等于流出夹点流股的热容流率之和,即有下式成立:

∑CP流出≥∑CP流入

对没有流入夹点的流股我们称之为从夹点进入的流股,其余流股为通过夹点的流股。很明显,要满足上式则必须要有从夹点进入的流股,这样才能增加流出夹点流股的热容流率之和。反之,由于

流股消失而产生的角点绝不会成为夹点。由此可以得出推论对任意一条组合曲线而言,流入夹点的流股数应小于或等于流出夹点的流股数,即:

N流出≥N流入

三、夹点法设计能量最优的换热网络

1、匹配的可行性原则

(1)总物流数的可行性原则

某些过程流通过加点是,为了达到夹点温度,必须利用匹配进行换热。夹点之上使用外部冷却器会使总公用工程消耗增大,从而达不到能量最优的目的。利用流股分割可以避免夹点之上使用冷却器。也就是说为了保证能量最优、避免夹点之上使用冷却器,夹点之上的物流数应满足下式:

NH≤NC

式中NH----热流股数或分支数

NC----冷流股数或分支数

相反,为了避免在夹点之下使用加热器,以保证能量最优,夹点之下物流数应满足下式:

NH≥NC

上述两式合并后可得(夹点一侧):N流出≥N流若上式不满足,则必须对流出夹点的流股作分割。

(2)、热容流率可行性原则

为了保证传热推动力△T≥△Tmin,每个夹点匹配热容流率要

满足:

夹点之上:FCPH≤FCPC

夹点之下:FCPH≥FCPC

式中FCPH---热流股的热容流率

FCPC---冷流股的热容流率

合并上述两式,可得:FCP流出≥FCP流入

如果流股间的各种匹配组合不能满足上式,则需利用股流分割来改变流股的FCP值。(此式只适用于夹点匹配。非夹点匹配时温差较大,对匹配的限制不象夹点处那样苛刻。)

2、流股的分割——FCP表

根据夹点匹配原则,可以得到夹点之上和夹点之下物流匹配的步骤,由下图可知当夹点之上或夹点之下的物流不满足条件时,需要对物流进行分割。

采用Linnhoff提出FCP表来分割物流,FCP表就是把夹点之上或夹点之下的冷热物流的热容流率,按照数值的大小分别排成两列列入FCP表,将可行性判锯列与表头。每个FCp值代表一个流股,那些必须参加匹配的FCp值用方框圈起(如夹点之上的每个热流股必须参加匹配)。夹点匹配表现为一对冷、热物流股FCp值的结合,分割后的流股热容流率写在原流股的热容流率旁边。如果热流率股数大于冷流股数,则冷流股的分割在最终设计中是可以省略的。需要强调指出的是,FCP表只能帮助我们识别分割的流股,而并不代表最终设计中分割流股的分流值(即分支的FCP值)。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换热网络设计
一.简介:

化学工业是耗能大户,在现代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能量的回收及再利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换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改变物流温度使其满足工艺要求,而且也是为了回收过程余热,减少公用工程消耗。在许多生产装置中,常常是一些物流需要加热,而另一些物流则需要冷却。将这些物流合理的匹配在一起,充分利用热物流去加热冷物流,提高系统的热回收能力,尽可能减少蒸汽和冷却水等辅助加热和冷却用的公用工程(即能量)耗量,可以提高系统的能量利用率和经济性。换热网络系统综合就是在满足把每个物流由初始温度达到制定的目标温度的前提下,设计具有最加热回收效果和设备投资费用的换热器网络。

第 1 页
我们主要介绍利用夹点技术对换热网络进行优化。通过温度分区及问题表求出夹点及最小公用工程消耗,找出换热网络的薄弱环节提出优化建议,寻求最优的匹配方法。再从经济利益上进行权衡提出最佳的换热网络方案。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

换热器设计中计算的目的

计算换热面积。换热器设计中计算的目的是计算换热面积。换热的目的主要有:物料的加热、敬磨裂冷却、汽化或冷游州凝,以亮闭达到或保持生产工艺所要求的温度或相态;热量的综合利用,用待冷却的热流体向待加热的冷流体供热,以提高热量利用率。

热设计的热设计的目的

热设计是以解决军工、通讯和信息产品中过热问题为目的的,锋茄热设计高基森的实际工作就是采用适当可靠的方法控制产品内部所有电子元器件的温度,使其在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不超过稳定运行要求的最高温度,以保证产品正常运行的安全性戚亩,长期运行的可靠性。

相关专题: 目的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