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简述地理环境对古代中国,古代希腊文化的不同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的天然物质条件.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内在联系.人类历史的行程,尤其是早期人类的历史活动,更是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不同的地理环境养育着不同的人类文明。纵观古代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东西方迥然不液拆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文明的巨大差异。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的地理环境,山脉纵横,河流交错,把古希腊分割成一块块小平原、小山丘和小河流。濒临海洋——地中海、爱琴海,利于航行,景色秀丽,气候温和。所以在希腊,为关山所分割、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利于形成古代希腊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亚里士多德曾经论述过这种城邦人口的规模,他认为一个城邦最适当的人口限度应该以满足自我需要而不是观察其所能遍及的最大数目。一般认为城邦的公民数额不应超过1000人,正是这种小国寡民的城邦才有条件建立那种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高度的民主政治是希腊文明的一大亮点。
平原少,土地贫瘠,只利于种植葡萄、橄榄经济作物,粮食不能自给,使得闹棚枣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发展。而对于希腊来说,以海洋为依托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的贸易只能是海洋贸易,这就决定了古希腊民族从整体上而言,决不是一个农业民族,而是一个工商航海贸易占据重要经济地位的商业民族。古希腊曲折的海岸,众多天然的海湾良港,温和的地中海型气候,晴朗的天空,风平浪静的海洋,又为这种工商航海贸易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
商品经济必须以平等作为交换原则,商业贸易的进行与发展亦要求有相应的自由的环境,以及顾及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这一切都有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商业经济造成的一个社会后果就是以财产的多寡而不是以门第的高低来划分等级,金钱财产能使人们出现阶级划分,也能使人陷于平等,雅典政治家索伦的改革已向人们清楚地说明这一点。
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长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建立殖民地。公元前8-6世纪,希腊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活动,其殖民地范围遍及地中海沿岸和整个黑海沿岸地区,参加殖民活动的44个城邦建立了139座以上的新的殖民城邦。
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发达的工商贸易及大规模的海上殖民,造就了希腊人热衷于自然科学方面研究的特色。他们追究宇宙的来源,探索万物的真谛,考问社会的正义,诘问人生的目的。表现出求知识、尚思潮、爱智慧、究真理的特征。同时也刺激了希腊人对技术的要求,促进航海技术和数学的发展。这一切造就了古希腊人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和歼索的民族精神和理性的文化特色。
东方文化的源头——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古希腊文明有着天壤之别。中国地理环境的特征——偏居一方和相对封闭。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北面是常年冰封的西伯利亚荒原,西面和南面环绕着大漠荒沙,高耸入云的昆仑山、阿尔泰山及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东面是浩瀚无限的太平洋。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
这种辽阔的平原大河及近乎封闭状态的地理环境,非常有利于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的形成,诱发封闭文明的产生。封闭的生存空间,不仅无法借助外部力量,且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古代中国人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同恶劣的自然环境作艰苦的斗争,为了兴修水利,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建立了血脉相连的大共同体进行有效的统治和管理,这样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基础上的专制统治就逐渐形成了。
同时,辽阔的大平原,也是的统治着极易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一个专制主义的大帝国,将每个人都纳入某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之中,因此,统一、专制、中央集权就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特色。
封闭保守的地理环境也是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的联系和影响很少,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了中国人一系列独特的文化观念如知足者常乐、中庸追求平稳、和平的社会环境及“家国一体”的宗法制和专制等官本位思想,形成了中国文化传统和特色。
中国农耕经济和专制统治的稳定性、持续性,又使得中国文化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而忽视逻辑推理,包括许多发明创造都是经验所得,如火药就是道学家在炼丹时发明的,许多历法、医术都是对观察、经验的描述和记录。这些都是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并没有进行科学推论和分析,更没有形成科学的理论。
综上所述,古希腊文明和中国文明引起地理环境的差异,在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制度、文化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体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巨大差异根本原因是不是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所导致的?
我曾经回答过类似的问题,现就您的问题略作阐述,最后再附上以前的答案,一个民族的个性的形成,地理环境有很大因素,但也不能只看到地理环境的因素,因为一旦某种民族性格定型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惯性,反过来影响到自然环境,人是会主动改造环境的动物。
中国与欧洲巨大的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进入封建社会后,社会宗法氏族血缘纽带解体的不充分,从而形成了不同于欧洲社会的牢固的宗法制。
以下为曾经类似在百度的回答:
中国的地理气候特征很特殊,从气候来说,中国大陆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夏暖冬凉,温差较大,而欧洲的气温比较平均。这使得中国极其适合农业发展,我印象中当时欧洲作物只能一年收获一季,而中国则两年三兆胡山季(还有黄土高坡的特殊土壤结构,使得土地反复耕种,仍能肥力不减)。从地理位置来说,由于高原和沙漠做陵戈壁的阻碍,使得中国几乎与世界其他优秀文明隔绝,始终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交流。
这些自然条件的影响下,使我们养成了重视农耕,不愿迁徙的特性。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因此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宗亲血缘等级制度。这里有必要强调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性,皇帝就等于全天下的宗主,最大的家长,中国的封建王朝在地方的管理上,政府投入是极低的,官府联合当地的望族和乡绅共同管理地方,政府几乎没有治安,教育,医疗方面的支出。人们以宗族的方式群居生活,族长有权管理本宗教育,治安,医疗,经济等一切事物,甚至拥有家族武装,族长对本宗的子弟有生杀予夺的权利,而官员则依仗他们管理地方事物。这使得中国人及其尊敬长辈,以致到了盲目崇古的地步,认为所有的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从古代的典籍中找到答案(当然在数千年中也确实如此)。中国人认为天下大势,一治一乱,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人口发展与土地不足的问题,于是周而复始,中国成为了一个几乎静态的社会。
中国所谓封建王朝,就是一个古代大家族的放大版,皇帝自然也就拥有了家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利。
欧洲则不同,他们的农业没有东方发达,由于地中海的存在,欧洲人生活在一个出门见海的世界里,而且只要天气晴好,他们可以望见海洋另一边的陆地,这使得欧洲人发展出了不同于中国的海洋文化,血缘的纽带不再联系的那么紧密(参照汉语和拉丁语中对亲眷称呼的繁简程度就可看出一二),当时出海航行,风险极大,人们的等级不再那么森严,血缘也不再重要,同舟共济面对风险完成贸易才是最实际的,以此为基础西方人发展出了自由,平等,和契约精神,而这些是正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当欧洲人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出来的时候,族中那种融在血液里的自由,平等,和重契约的民主精神,加上酷爱冒险,追求利益的商业基因,使得欧洲社会开始高速发展,迅速将原地踏步的东方古国抛在了身后。
区域地理对当地文化形成的影响分析
区的对外开放往往发展得较慢。
从交通来看,西部地区位掘团于我国内陆地区,山高路险,山地多平地少,交通不发达,不临海,也没有江河航道,只有重庆有一个长江口岸,导致区域市场分隔,资源流通不畅,运输成本高,人们的商品意识不强,封闭意识浓厚。
从边境条件来看,西部边境线长达20000公里,相邻国家有十多个,边境国家中除俄罗斯外,都是发展中国家、甚至是贫穷国家,贸易互补性不强,边境口岸开放程度低,这些使得边境贸易条件难度加大,边境贸易额非常小,边境贸易层次不高,从而利用国外市场难度加大,创汇能力大打折扣。
从这些例子中都可看出,地理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来说,是多么关键的部分。
地理环境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影响之比较
钱穆曾谈道:“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之区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人类文化由源头处看,大致不外三型:一游牧文化,二农耕文化,三商业文化。游牧文化发源在高塞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发源在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在滨海地带以及近海之岛屿。”可见,地理环境确是人类文化历史的舞台,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着不同的民族精神,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那么,对于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地理环境是怎样对它们产生影响
的?地理环境对他们产生影响的方式和结果又有什么不同?
下面我们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比较。
首先从整体地理环境看,希腊本土三面环海,它们分别是东部的爱琴海、西部的爱奥尼亚海和亚德里亚海(他们是地中海的一部分),只有北部与欧洲大陆相连,这使希腊成为典型的海洋文明。而中国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漫漫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达四,五千公尺,这造就了中国的大陆文明。
希腊的土地较为贫瘠,很不适于种植农作物。而且,荒凉的山坡把平原分割成块,使得陆地交通和交往极其困难。但是,爱琴海参差的海岸线为船只提供了大批港口,并且海岸线特别的长。因此,海洋成了古希腊人的判核橘生命线,他们靠驾船捕获海生动植物和进行远航贸易以维持生活。因为希腊和爱琴海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扼欧、亚、非三大洲交通的要冲,便于古希腊氏判人与西亚、北非的海上贸易往来。所以,古希腊奴隶制经济与其它地区的奴隶制经济的显著差别就是在于发达的工商业经济。这个差别是海洋赋予古希腊的:海洋的多变,时而凶险、时而平静,使得游历在海洋上的希腊人具有勇敢、现实、自由、多思、探索、富于进取的精神。而在希腊的每一个山顶上都能看到岛屿和大海,这大大的减少了人们的恐惧心理。与古希腊独特的海洋性地理环境相比,古代其他地方由于不具备相同的条件,因此那里的人民较少拥有希腊人所拥有的自由思想。
不仅如此,发达的海上贸易还给古希腊人带来了富裕的生活,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建立,并由此培育了精神的自由;而且还给予人们较多的闲暇时间,以便于自由地追求各种学术。与外界的海上贸易,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增长了希腊人的见识,接触了城邦以外的文化,丰富了希腊人的思想,使他们对自由更加渴求。与海洋和贸易具有直接关系的、发达的奴隶制工商业文明本身就是开放的、外向型的、竞争性的,这决定了希腊人的精神是向上的、自由的、思维是发散性的。
相反,中国内部平原广阔,特别是黄河,长江两流域平原毗连,没有明显的天然的屏障可以析划,但四周除东面沿海一方外其余三面皆是地理上的阻绝地带,这种一面临海,其它三面陆路交通极不便利,而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形成一种与外部世界半隔绝的状态,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专心于农耕经济,养成了独自经营,和平温顺的国民性格。所以,中国文化大体上是在本土独自酝酿成长,虽偶有外来文化成分由西域或海上传入,皆能雍容消纳,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稳定而富于自信,具有保守性和封闭性的特征。同时,这种地形状况也使中国在面对历史上强悍的游牧民族南侵时,纵使丧失了首当其冲的的黄河流域,仍有广大的退路可供周旋。其他古文明地区沦亡于外族的入侵,即一蹶不振,独中国能对边族潜移默化,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完整系统,并使之绵延不绝。
爱琴海地区气候温和,很适宜人居住。夏季信风从东北部刮来,
温暖了炎热的天气;冬季的西风虽然覆盖了希腊半岛,带来了雨和雪,但并不寒冷,很少会结成冰。从希腊人的服饰和住房可以看出希腊的气候状况。他们穿着宽松的衣服,经常光着脚。其民房和家具十分简陋。由于气候宜人,希腊人喜爱在露天活动。希腊的公民大会就是在露天广场举行的。人们聚在露天的公共场所里,褒贬民主政治,评论人物,阐发自己的政治见解。这种社会生活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和自由精神的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当人处于空旷的天地间时,其心胸往往十分开阔,思维活跃,整个人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而中国气候复杂而多变,虽然大部分地区也适宜人民居住,但不时的自然灾害常常使人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使人们不得不常常为安居乐业而担忧;且农耕经济使农民专心于在所分得的狭小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在生产力十分落后的的条件下,虽然忙碌辛苦,也仅能糊口,这便养成了安土重迁,乐知天命,安分守己的民族性格。这种经济上对土地的依赖,反映到民族心理上则表现为对乡土的无限眷恋和对故国的深厚情怀。这种文化特色,形成中华民族最大的凝聚力。
地理环境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的时期,有时地理环境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这两大文化体系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无一不是受地理环境作用的产物。 总述
综上可见,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无处不有的。
它作为文化的一根重要的指向标,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文化的特色,促成了文化的多样性。有着不同地域环境的地区,形成了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典型文化,如海洋文化,山地文化,平原文化等,在这之后进一步地产生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这是因为地理文环境作文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在人类繁衍和进化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对自然和世界的认识,在人类创造生产资料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限制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从而导致了文化在发展和兴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独特的地理环境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