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武昌首义学院专科生在哪个校区 武昌首义学院专科生住南区么?

武昌首义学院专科生住南区么?

2020年10月开始,新生不论专科还是本科都在嘉鱼校区。2020年10月19日,武昌首义学院嘉鱼校区举行新校区落成典礼和揭牌仪式嘉鱼校区建设有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教学场所,配套设备有食堂、御州体育场等。新昌指校区主要用于大一新生的基础课教学,镇迅蔽包括数学、物理、思政、外语、体育等课程。新校区与本校区共享师资,学校安排每天早中晚三趟校车往返接送授课教师。

武昌首义学院有几个校区及各个校区的介绍

武昌首义学院是湖北省民办本科高校,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206号。作为一所教育专业的学院,它有多个校区,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这些校区。

一、南湖校区

南湖校区位于洪山区南湖社区,占地面积64994平方米。南湖校区是武昌首义学院最早的校区,也是学院的主校区,主要建筑有教学楼、行政楼、图书馆等,还有体育场馆和陆高学生公寓楼。该校区教学设施完备,学生生活设施齐全,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二、金银湖校区

金银湖校区位于光谷生态城友悉薯内,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是武昌首义学院规模较大的校区之一。校区内主要建筑有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等,还有学生公寓楼。该校区教学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是一个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

三、沌口校好者区

沌口校区位于洪山区沌口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约为220亩,是武昌首义学院的分校区,主要用于教学和科研。沌口校区建筑设施先进,配备了多个高级实验室和教学楼,其中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实验室。

总体来说,武昌首义学院的三个校区各有特色,在建设中也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优势。无论是南湖校区的完备设施,还是金银湖校区的优美环境,或者是沌口校区的高级实验室,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武昌首义学院总共有几个校区(各专业新生在哪个校区)

武昌首义学院 总共有1个校区,即校本部校区,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 华中科技大学 和武汉军威文化传播集团合作兴办。
一、武昌首义学院总共有几个校区
武昌首义学院 总共有1个校区,地址是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李路22号。

二、武昌首义学院简介
武昌首义学院 是中国首批独立学院之一,2000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由 华中科技大学 和武汉军威文化传播集团合作兴办。学校初名 华中科技大学 军威学院,翌年3月更名 华中科技大学 武昌分校,2015年5月更宏陵为现名。

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秉承“学以广才、志以成学”校训,遵循“立德树人、质量为本”办学理念,弘扬“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发扬“诚信、进取、勤俭、严实”的校风,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创新,各项事业快速发展。 原全国政协主席、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俞正声,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原湖北省委书记蒋祝平、罗清泉,原湖北省政协主席王生铁等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原国民党副主席、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原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海协会会长悔拍陈云林受聘担任学校名誉理事长;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后任学校首任校长和名誉校长,原军事科学院院长刘精松上将、著名教育家章开沅、原 华中科技大学 校长李培根院士、原台湾教育部门负责人吴清基任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现有武昌、嘉鱼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134.5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50.25万平方米。武昌校区位于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湖北武昌南湖之滨,坐落在素有“中国将帅摇篮”之称的黄埔军校武昌分校旧址;嘉鱼校区毗邻美丽富饶的蜜泉湖畔。园内水秀山青、林秀花香、四季怡人。学校各类教学设施顶尖高配,建有74个基础及专业实验室、13个校内实习实训场所、216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693.8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70.25万册、电子图书300.03万余种、电子期刊113.99万余册,各类数据库33个。校园网络实现全覆盖。

学校设有信息科学与工程、机电与自动化、城市建设、外国语、经济管理、新闻与文法、艺术设计、马克思主义等8个学院和基础科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37个本科专业分布于6个学科门类中,形成了以工为主,工、文、法、经、管、艺等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2019年,学校在全省民办高校中,唯一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重点(培育)本科专业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碧绝羡,教育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试点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8个,荆楚卓越人才计划项目3个。

学校现有自有专任教师484人,外聘教师327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4.29%,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1.5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7.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楚天学子1人;拥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和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师资队伍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瞄准工程教育认证目标,全面推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构建并实施 OBE教育教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获批教育部新工科探索与实践项目等部省级教改项目108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4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近两届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5项,建成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门,主编、参编出版教材169本,其中《融合新闻学导论》已被全国80余所高校选用。

相关专题: 武昌 首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