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被中国收购的日本电器 夏普电视被谁收购了?

夏普电视被谁收购了?

夏普电视被富士康收购了。

2016年8月12日,鸿海向夏普出资3888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获得其66%股权,夏普成为富士康旗下企好返携业。


扩展资料:

夏普作为全球第一家拥有第10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企业,在上游的面板技术与资源、品牌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夏普与富士康联手后,可以将双方的技术优势和友伏市场优势相结合,打造更年轻化、时尚化、互联网化、科技化和更加贴合中国市场本地化的产世凳品,将液晶电视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用户服务等整套环节更加高效的去执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夏普

海信为何选择收购亏损的东芝

文︱泥石流

海信电器于11月14日发布公告称,海信电器于当日与株式会社东芝共同签署了《关于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之股权转让协议》,拟以自有资金129.16亿日元(约人民币7.98亿元)受让东芝所持有的TVS公司95%股权,东芝保留5%股权。本次股权转让完成后,TVS公司将成为海信电器的控股子公司(TVS 公司主营从事电视机及相关周边设备、商用显示器、HomeIOT 等多媒体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云服务等业务),海信将获得东芝电视40年全球品牌授权。

海信电器表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拓展公司在电视业务的研发、品牌和营销的全球布局,通过整合双方的研发、供应链和全球渠道资源,并在显示技术上相互取长、相互借力,可以向全球提供有竞争力的智能电视内容运营服务,全面提升公司的全球影响力与综合竞争力,加速国际化进程,对公司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雹悄。

受核电业务投资失败和财务造假丑闻的影响,东芝在近两年进行了大幅裁员并且开始对业务进行重组。并且,东芝的财务问题非常严重,按照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其必须在2018年3月底前扭转资不抵债的状态,否则将被强制退市。该公司已将电视、白色家电(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医疗设备等非核心业务出售,顷肆铅将经营资源投入社会基础建设、能源、电子元器件、ICT解决方案等重点业务领域。

东芝是日本第一家推出彩色电视的企业,电视曾经是其主打产品。但在中韩品牌的冲击下,日系家电品牌的市场表现日益下滑,东芝电视业务也每况愈下。2015年后,东芝已经将海外的电视业务改为品牌授权模式,专注于日本本土的开发与销售。此次出售TVS公司意味着东芝全面撤出电视市场。

虽然东芝深陷危机,但数据显示2016年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位。收购TVS公司有助于海信提高在日本电视市场的影响力,对海信在国内和海外的品牌形象也有好处。

有业内人士指出,海信电器此次收购东芝电视,或许是为了进军OLED电视领域。

海信在激光电视、ULED电视和智能电视领域中均有不错雀好的技术积累,但在逐步崛起的OLED电视和QLED电视两个领域却并无优势。东芝独有的OLED 画质引擎技术、超解像技术在日本电视行业位列前茅,其高端OLED电视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有望加强海信在这方面的技术实力。

海信集团总裁、海信电器董事长刘洪新也表示,“收购后,海信将整合双方研发、供应链和全球渠道资源,快速提升市场规模,加快国际化进程。”

不过,也有人对此次收购表示了担忧,认为海信收购东芝电视跟曾经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有类似之处。两笔交易都是从陷入财务危机的国际公司手中收购一块业务以及若干年商标使用权。

夏普因财务危机在2015年将夏普的墨西哥工厂以237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海信,并且将夏普液晶电视在北美市场的5年商标使用权给予了海信,双方约定使用权有效期到2021年1月5日为止。

但是,夏普被富士康收购,度过财务危机后立即在美国起诉了海信集团,认为海信违反合同销售低品质商品,要求收回其在北美的商标使用权。夏普同时还断掉了海信集团的面板货源。目前,海信集团与夏普的这场海外官司仍在进行中。

受消息影响,海信电器今天高开,最高时触及16.26元,随后走低,最终微涨0.45%

相关个股:海信电器(SH.600060)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后却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的问题吗?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也曾创下一段辉煌的 历史 ,尤其是物美价廉的日本家电,成为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当时,日本的家电产业风靡中国、美国、欧洲,在全球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也成为不少中国企业模范和学习的对象。但三樱嫌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制造已经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国企业“养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国企业500亿日元接手!
拥有140年 历史 的东芝,就是日本企业衰落的“代表”。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后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连续三任社长因为这个问题被迫辞职。这两年,东芝一直在裁员和破产到的边缘试探,对于旗下持续亏损的业务也只能“册洞忍痛割肉”。

据统计,东芝先是以150亿英镑出售了英国的核电资产 ,又在2018年1月以46亿美元卖掉旗下的西屋电气,甚至还打算将旗下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业务出售给中国新奥能源,至于旗下的家用电器业务,则卖给了中国的美的集团。

2016年3月,美的宣布以537 亿日元(约合 4.73 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获得了东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权、超过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在日本和中国的市场和制造基地、以及东芝家电约250亿日元的债务。
精明的日本人没有想到,中资“救活”了东芝家电!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其家电业务是不是“捡了个大便宜”呢?在当时看来并不是这样,精明的日本人卖掉的都是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其核心业务如半导体等是给多少钱都不会卖的;而好心“接盘”其家电业务的中国企业,被他们看成了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国收购后的东芝家电竟然“起死回生”了。其营业收入2017财年达到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7亿元)左右,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成,还在州颂枯2018财年成功地扭亏为盈。而且,该公司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除了在中国和泰国的自主工厂制造的家电之外,在泰国,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产品;在印度,预计将2020年在建设新工厂,并在今后5年里投资计超过200亿日元(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很明显,当初将东芝家电无情甩卖的日本人打错了算盘,果断接手的中国企业赚大了!
那些被中国救活的日本企业,13亿人市场功不可没!
风水轮流转,这些年被中国“救活”的日本品牌并不止东芝家电一家。2005年,陷入经营破产的高尔夫球杆厂商本间高尔夫在中国企业“收入囊中”,目前已经走上了复苏的轨道。其销售额在截至2017财年的最近4年里增长了70%,日本首相访问美国送给美国总统的球杆也正是这家公司出品。

还有,继承三洋电机白色家电业务的AQUA于2012年被收入海尔集团旗下,数年后就实现了扭为盈。另外,被苏宁云商收购的日本大型免税店连锁LAOX(乐购仕)、被山东如意 科技 集团纳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装企业瑞纳(Renown)、被联想并购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逐步走向“复活”。

为什么东芝家电等日本企业在获得中资注血之后能迅速复活,而过去一直在破产边缘挣扎呢?这主要得益于中国13亿人的巨大市场、以及远超日本的经济实力。对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够“借机”吸收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熟练的劳动者,同样能获益巨大!

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体量的问题。

对于白电行业,东芝的白电占有率太低,销售完全跟不上,无法实现盈亏平衡。

而销售则一直是美的的强项,吸收东芝的技术能力,同时凭借美的强大的平台能力,销售业绩大大提高。

解决了“开源”的问题后,美的还解决了东芝“节流”的问题。

凭借自身对于上游企业的控制能力,有效的降低了产品原材料成本,已经融入美的平台后,人工及营销等成本也随之下降。

有了美的的开源节流后,起死回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东芝的微电容电阻半导体各大品牌电器都在用,家电产品人家都不玩了,你还当宝了,天真烂漫!

相关专题: 东芝 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