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不合格的案例
35个实例手把手教你混凝土质量通病怎么处理?
1、原材料质量和管理
[实例1]水泥温度太高,造成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快。
某工程在6月份浇注C30梁板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很快,造成滚筒内混凝土结料。
原因分析:经查所进水泥温度达80℃,且水泥普遍偏细,造成需水量增大,当用水量不足时产生坍落度损失过快。
防止措施:在夏秋季节5-10月份,对直接从水泥厂或粉磨站短途运输进货的水泥,必须每车测量水泥温度要小于65℃。
[实例2]外加剂冬期时结晶,堵塞管道。
在11月到次年2月份,由于气温下降较快,在外加剂泵抽料到秤斗时会出现较多结晶,堵塞管道和蝶阀,造成计量缓慢。
原因分析:公司在用的萘系高效减水剂亮配中Na2SO4在气温较低时,达到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防止措施:与减水剂供应商协商调整减水剂配方,由含固量由32%降到20%含固量,已基本解决析晶问题。
[实例3]雨水或冲水进入外加剂罐,造成浓度降低,影响混凝土坍落度。
某日开始供应工程的混凝土出厂前由检测台检查时均发现坍落度偏小情况。
原因分析:检查减水剂罐上方进料口被人打开后未盖好盖子,下暴雨及可能冲洗罐顶的水流入罐内,造成减水剂浓度下降。
防止措施:进料供应商在将减水剂泵到罐内后,应及时将上方盖子盖严,材料员加强巡察。
[实例4]将木钙减水剂误用为萘系减水剂造成缓凝。
在供应某工程二层梁板时,施工单位反映凝结时间太长,浇筑后24小时仍未凝固。
原因分析:经检查配合比下料记录,普通减水剂被当作高效减水剂输入电脑,高效减水剂主要以萘系为主,按粉剂掺量为0.5%~0.8%,而普通减水剂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磺酸钙,掺量为0.25%~0.3%。当木钙超镇键激过胶结材料用量0.4%时就会出现严重缓凝。
纠正措施:使用木钙减水剂掺量应严格控制,配合比输入时必须有另外操作员复核。
[实例5]不同品牌防水剂混合使用。
某工程地下室外墙C40P8施工,发现一车混凝土坍落度偏大退回。
原因分析:经检查进货记录,同期进货的两种防水剂用于两个工程中,一种有明显减水作用,另一种减水率较少,工人在搬运袋装防水剂时出现混杂使用的情况。
纠正措施:每批防水剂(包含膨胀剂等)进厂时必须复检合格才能使用,仓库物资堆放应隔离和标识,不得混用。
[实例6]砂中含有大块的泥块和卵石。
在某工地泵送施工时发现泵车下料斗上有较多大块鹅卵石和泥块。
原因分析:砂场供应河砂在抽砂时筛网破损,抽料口插入太深,将河床底部的大块石头和泥团抽到砂中。
纠正措施:砂场应定期检查抽砂机筛网是否破损,公司砂石进料口及主机楼待料槽应加装隔栅,防止杂物进入混凝土。
[实例7]碎石含泥量超标。
雨天后所进碎石含泥量超过1%,造成混凝土需水量增大,混凝土强度下降。
原因分析:下雨后碎石破碎过程含大量砂土,振动筛分时无法分离干净。
纠正措施:在上料码头增加冲水设备,将含泥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不合格碎石严禁进仓。
[实例8]粉煤灰、矿渣质量不合格。
公司采购F类一级灰,进厂时细度、需水量比和烧失量等指标偶尔达不到要求;采购的S95级磨细矿粉,7天和28天御袜活性指标偶尔达不到要求,但检测周期长。
原因分析:电厂燃煤质量出现波动,粉煤灰分选设备出现故障,引起质量波动;矿渣来源不稳定,比表面积偏小。
纠正措施:每车粉煤灰和矿渣粉进厂后应检查细度或需水量比合格才能入库。每车检测矿渣比表面积≥400m2/kg合格才能进库,定期到供应厂抽样。
[实例9]水泥、粉煤灰和矿粉等粉状物进仓前须经筛网过滤。
主机楼操作员反映螺运机被杂物卡住,造成电机烧毁。
原因分析:散装物料进仓时,含有铁钉、钢球等球磨机中杂物,卡入螺运机间隙。
纠正措施:所有进料管口前加装φ10mm孔径的筛网,防止大块杂物进入罐中。
[实例10]原材料混仓。
某工程供应过程现场质检员发现混凝土粘性差,颜色偏白,经快速检测强度明显偏低,对已浇注的混凝土清理干净重新浇注。
原因分析:供应商驾驶员不熟悉公司管道布置情况,接错管口,将粉煤灰错打入水泥罐中。
纠正措施:所有粉料罐口必须加锁,标识清楚,材料员加强各材料库的巡查监督。
2、配合比管理
[实例11]泵送高度和长度变化未及时调整配合比。
1)某工程地下室底板C40P8供应过程发生严重堵管现象,现场泵管长度超过200米。
2)某工程施工二十一层柱墙时,多次发生堵管现象。
原因分析:施工单位在下达生产任务,未写明泵送高度或泵送水平管长度,而按普通5-31.5mm碎石和普通泵送坍落度开具配合比,造成堵管爆管。
纠正措施:1)泵送高度超过20层或60米时,必须注明5-25mm碎石粒径,且坍落度应≥160mm。2)泵车班布管时宜布得横平竖直,尽量减少弯头和变管数量,如水平管道长度超过150米,坍落度应≥160mm。
[实例12]砂细度模数变化影响混凝土坍落度。
某工程施工过程出现坍落度偏大,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原因分析:河砂细度模数变大,比表面积减小,引起坍落度偏大。
纠正措施:进厂河砂应混合均匀,如检测细度模数变化较大,应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3、生产过程管理
[实例13]调度工作失误。
1)供应某工地混凝土时,质检员发现交货单混凝土标记与强度等级不符。
原因分析:当班调度员在输入生产任务单时,误将强度等级输为C15,而主机生产确实按C25P6生产,属输入错误。
纠正措施:调度在发第一车混凝土时必须与生产任务单核对正确无误后方可打印《交验单》。
2)某工程同时施工独立基础承台C30及独立基础垫层C15,工地施工员引导车辆到卸货地点时,未看清C15交货单及强度等级标识牌就卸料,经调度询问才发现强度等级错误。
原因分析:现场施工员在同一工地浇筑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时,未认真核对发货单和标识牌就卸料。
纠正措施:调度员发车前必须与施工单位核对强度等级、施工部位无误后才能发货。交货单信息必须准确无误,搅拌车驾驶员到达现场应先由工地确认无误方可卸料。
3)某日业务员接听临时订单时,将混凝土标号C35误填为C30。
原因分析:业务员在接到工地口头电话通知下达生产任务单,调度员未认真确认交货信息无误。
纠正措施:月生产计划单必须详细注明工地需求,临时订单须由工地材料员或施工员确认相关信息无误,或以书面传真形式送达调度中心,避免部位或强度等级错误发生。
[实例14]主机操作员工作失误。
1)某日在查询主机报表时发现主机操作员将某工地C15混凝土,选择到C30配合比拌出。
2)某日调度员发货甲工地C25用车号A#装料,B#车装乙工地C35,但A#车未及时装货,调度员又未联系到司机,就叫后一部B#车替换装货,而主机操作员未认真核对交验单直接投单,导致B#司机实际装甲工地的混凝土却送到乙工地。
原因分析:主机操作员未认真核对交货信息提前投单。
纠正措施:在工控系统未全面联网以前,先由调度打印交货单后,书面交由主机操作员,由其认真核对搅拌运输车车号、工程名称、施工部位、强度等级、配合比编号 无误才能拌料,拌料完毕签字确认,然后才能投单。目前通过ERP系统开发,将计划录入生产任务系统和调度系统及工控系统联接在一起,有效防止主机操作员和 调度员的人为失误。
[实例15]计量失控,砂石超称。
1)主机操作员发现砂石待料槽中砂石严重偏多,通知车辆过磅砂石计量有误。
原因分析:砂石秤放料闸门动作未到位,石子计量闸门就开始放料。
纠正措施:每班重点检查气缸、电磁阀、限位器,对计量秤重新定期自校合格后才能生产。
2)主机操作员拌某工程九层梁板时,未观察显示数据中无该品种水泥却拌料生产,造成拌料报废,
原因分析:技术值班传送配合比送到工控机时,该主机无该品种水泥,水泥品种未匹配造成。
纠正措施:请软件公司及时修改程序,主机操作员应注意各计量秤称量情况,如出现异常情况不得搅拌。
[实例16]外加剂浓度不均匀,造成部分混凝土缓凝。
某日浇筑某工地14层墙柱、15层梁板混凝土时,出现坍落度偏大,初凝时间超过20小时现象。
原因分析:减水剂罐搅拌器故障,造成减水剂密度不均匀,储罐下部减水剂密度偏大,凝结时间过长。
纠正措施:减水剂必须定时搅拌均匀,材料员应加强巡察,如出现搅拌器停转,应立即报修。
[实例17]砂石仓未及时进料,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
某日凌晨5:00供应地下室底板承台混凝土时,两台拖泵同时堵管。
原因分析:碎石进料不及时,碎石仓料位偏低,造成堵管。
纠正措施:加强空中料仓和进料巡查,进料装载机应及时上料,空中砂石料仓必须保持满仓。夜间技术值班、材料员和调度长必须每两小时检查材料进料情况和砂石质量。
[实例18]粉煤灰和矿渣粉小计量出现大误差。
某日粉煤灰和矿渣计量秤出现超量情况,单盘计量误差大于2%
原因分析:螺运机转速太快,造成落差过大,部分冲量无法记录。
纠正措施:由设备部改变螺运机齿轮箱变速比,在螺运机和称量斗间加装闸阀,控制材料落差。
[实例19]量差
某工地投诉量差,按图纸计算量与实际浇筑数量相差超过国家标准范围。
原因分析:计算配合比表观密度时只按实际表观密度计量,未乘密实系数。
纠正措施:生产配合比密度应按混凝土试验所测的表观密度乘以混凝土密实系数(一般取1.01)确定。每班每台机应抽查三车过磅复核,防止计量失控。
4、运输和泵送管理
[实例20]司机送错工地。
某搅拌运输车司机装C25混凝土送到另一工地C30。
原因分析:驾驶员填写车辆追踪表时未看清工地名称和施工单位,工作马虎大意。
纠正措施:每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必须标识清楚强度等级,驾驶员在装完混凝土后,应及时填写车辆追踪表上工程名称和施工单位,避免送错工地。调度中心应密切注意GPS卫星定位系统车辆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实例21]司机运输车滚筒积水。
某司机装混凝土时,滚筒内积水混凝土坍落度偏大。
原因分析:前一车在装洗泵水后,到达工地未全部用完,却未及时将滚筒内剩余水卸净,也未要求确认就装料。
纠正措施:调度中心必须控管装洗泵车水的搅拌车,在接到司机卸水确认单后才能通知装料。司机洗车后及暴雨过后,滚筒内的积水必须卸净。
[实例22]漏料、结料。
1)某日司机在运送混凝土到工地途中,滚筒反转漏料,造成路面大面积污染。
原因分析:装车前未遵守流程规定插防反转销,造成漏料。
纠正措施:规定搅拌运输车驾驶员在装车前必须检查是否插好防反转销。
2)某日搅拌车司机运送某工地C40砼,卸料完毕未检查混凝土是否卸完,空车过磅也未察看回空重量,滚筒内剩2方带回公司。
原因分析:搅拌车驾驶员人为工作马虎大意,未按规定流程检查滚筒内混凝土卸净。
纠正措施:加强搅拌车驾驶员的质量意识培训,卸料完毕应检查滚筒内是否有积料,运输部定期抽查回厂空车重量,避免剩料和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混装。
3)某日搅拌车减速机螺丝断裂,滚筒无法转动,造成混凝土凝结在滚筒内。
原因分析:减速机螺丝断裂,造成滚筒无法转动。
纠正措施:搅拌车驾驶员应做好日常车辆检查,并重点检查滚筒减速机螺丝是否上紧或有弯曲和裂痕,避免在高速转动时螺丝断裂,造成混凝土报废。
[实例23]泵送爆管堵管。
1)某工地泵送混凝土结束,清洗混凝土管道时,采用气洗方式,由于压力过大导致泵管管壁破裂,造成工人受伤。
原因分析:泵车自备水箱水量不足,采用水洗方式无法全部将混凝土洗出,而采用气洗方式,气洗压力是水洗压力的3倍,接在尾部的泵管管壁较薄,无法承受气洗压力而破裂,造成混凝土飞出伤人。
纠正措施:严格限制气洗方式,禁用薄旧泵管。泵管出口处的软管数量不能超过两条且弯折不宜超过90度。洗泵的水由搅拌车专门从搅拌站装满运送到现场使用。加强人员安全操作培训。
2)某工地施工十五层柱墙时,泵送时润管的水和砂浆都未能泵出,造成已发货混凝土全部退车。
原因分析:在施工十四层梁板结束后,拖泵切割环漏水严重,用水洗方式无法洗出全部混凝土,残留部分混凝土和水泥袋在管道中。
纠正措施:定期检查和更换切割环等易损配件。洗管时应先将布料杆折除分开清洗,洗管完毕必须检查水泥袋已洗出,接管前必须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5、现场施工管理
[实例24]泵送砂浆浇入结构部位。
某工地二层梁板拆模后,发现局部梁底出现反砂掉皮现象。
原因分析:泵送混凝土前使用清水和同配合比砂浆润滑管道时,将砂浆集中浇筑到梁底,由于水和砂浆混和后强度降低,而造成反砂和脱皮现象。
纠正措施:泵送混凝土前,润滑用的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不得集中浇注在同一处。
[实例25]不同外加剂混用。
某工程供应时配合比采用聚羧酸减水剂,而现场质检员未注意配合比中外加剂品种,当现场坍落度偏小时,按萘系减水剂调整量加入萘系减水剂8kg,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退回。
原因分析:现场质检员对新技术新知识掌握不足,聚羧酸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混用时不相溶,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
纠正措施:由试验室加强对现场质检员培训,不同外加剂不得混用。
[实例26]柱子拆模脱皮。
11月份某厂房一层柱施工后拆除模板,发现柱子表面混凝土脱落。
原因分析:11月份遇气温骤降,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拆模时间太早,造成表面脱层。
纠正措施:经常关注天气预报,遇天气降温时,应调整外加剂配方中缓凝成分,避免凝结时间太长。
[实例27]混凝土路面起壳,裂缝。
某日施工市政道路抗折4.5MPa,割缝一侧出现数条细长裂缝。某工地施工路面时,上部混凝土起壳,而下部混凝土还未硬化。
原因分析:路面施工完毕,割缝时间太晚,将表面已硬化的混凝土拉裂。混凝土凝结时间偏长,而表面未覆盖和浇水。
纠正措施:注意施工抹面养护,切缝时间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切割,混凝土凝结时间不宜过长。
[实例28]地面的面层起粉。
某工地施工地下室面层C20混凝土,表面出现起粉现象。
原因分析:施工单位下达任务单为地下室找平层,未说明为车库耐磨地坪,配合比中掺粉煤灰占胶结材15%,出现粉煤灰上浮现象。
纠正措施:由施工方在生产计划和任务单下达时写清浇筑部位,对该部位配合比宜掺粉煤灰掺量小于8%。
[实例29]水下桩施工堵管、断桩。
水下桩施工时,由于等尾数时间长、路况差造成陷车,又无法及时施救,泵车故障未及时更换或钢筋笼卡住导管造成断桩。
原因分析:水下桩施工时,必须保证连续浇灌,防止混凝土分层离析和中断时间太长。
纠正措施:水下桩施工必须准备充足车辆,泵车设备完好,保证连续供应,并制定应急措施,防止设备故障时造成断桩。
[实例30]桩基混凝土强度偏低。
某工地施工时,由于泵车堵管时正下暴雨,造成桩内流入大量雨水,桩基抽芯强度偏低,而标准养护试件强度符合要求。
原因分析:该桩为人工挖孔桩,芯样上部和中部强度合格,下部偏低,应是桩内有积水未抽干净造成水灰比偏大,强度降低。
纠正措施:供应人工挖孔桩时,应检查桩底水是否抽干,下暴雨时尽量避免施工桩基。
[实例31]同条件试件强度不合格。
某工程一层夹层墙柱同条件试件抗压强度C35,标准养护试件强度符合要求,而同条件养护试件只达到85%。
原因分析:冬季施工的现场同条件养护试件在未达到600℃•天时就送检,而造成强度偏低。
纠正措施:要求工地加强同条件养护试件管理,记录每天平均温度和累计温度,到达要求时才能送检。
[实例32]楼板裂缝与养护。
某工地18层梁板C30泵送砼,出现表面塑性裂缝。
原因分析:当空气湿度
【标书制作】实体公司可接急单
一对一定制标书
¥0元
【标书制作】不废标易中标
免费咨询,可接急单
¥0元
工程标/服务标/采购标/技术商务资信
专业老师编制
¥50
资深老师一对一服务
专业团队您放心
¥50
废标全额退款
实体公司售后无忧
¥50
【标书制作】改到您满意为止
一对一定制
¥50
查
看
更
多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官方网站工程类标书服务类标书采购类标书中标率提升投标咨询水泥包装袋不符合标准规定该不该处罚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年第1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使用普通编织袋包装水泥应如何处罚》介绍了这样一起案例:2012年8月3日,甲县质监局接到群众举报称:A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生产销售的水泥未使用复膜塑编袋或复合袋。甲县执法人员马上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成品库内存放有待销售的普通硅酸盐水泥20吨(每袋50kg,共计400袋),包装袋均使用普亮野埋通塑料编织袋,在原料库内存放有普通塑料编织袋36捆(每捆100条)。执法人员对库存产品进行了抽样送检,经甲省产品质量检验所检验,该批水泥质量合格。执法人员经查阅票据和调查相对人得知:上述普通塑料编织袋共定制50捆,使用这种包装袋共包装水泥70吨(1400)袋,已销售50吨(1000)袋,水泥销售价为270元/吨,成本价为260元/吨。另外,A公司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已于2010年9月28日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该公司生产水泥执行标准编号为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该标准要求“水泥包装袋应符合GB9774的规定”。根据以上事实,甲县质监局案审会存在3种不同意见,本案到底脊森该如何处理呢?
文章刊登后,各地读者纷纷来信来电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中许多观点都讲得很有代表性。现将部分读者的观点摘编刊登,仅供参考。
同意第一种意见 >>>>>>>
新疆巩留县质监局拉茨燕、安徽省六安市质监局裕安分局刘爱民、新疆伊犁州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马琴琴、山东省济南市质监局平阴分局陈万盛、刘伟柯、王允岭、李友刚、姚化森、王伟、张新、田洪刚、王红岩、杨建坤、河北省正定县质监局曹莉娜、老河口市质监局张志勇、新疆特克斯县质监局丁鹏、福建省尤溪县质监局吴方扬认为:
我们赞同第一种意见,理由如下:
水泥包装袋质量是水泥质量的保证。若使用不合格的水泥包装袋,因质量差,易破损、易老化、易使水泥在贮存运输使用过程中吸潮结块,从而对水泥强度产生影响,甚至有可能使高标号水泥降为低标号水泥,使合格的水泥变为不合格的水泥。另一方面,使用不合格的劣质水泥包装袋,由于其无可回收再利用的价值,人们用后随意抛弃,尤其是在建筑工地上废旧水泥包装袋遍地皆是,因此劣质水泥包装袋所引起的环境问题亦不容忽视。在水泥生产工艺日趋进步的同时,水泥企业越来越重视水泥产品的质量,却忽视了作为水泥产品整体一部分的水泥包装袋的质量,加上制袋企业规模和生产设备参差不齐,造成使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水泥包装袋的情况屡禁不止。作为质监部门,理应加强对水泥生产企业和制袋企业的监督管理,促进水泥包装袋产品质量的提高。
本案中,A公司生产的水泥执行的产品标准是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虽然该标准第10.1条款(其中规定:水泥包装袋应符合GB9774的规定)为推荐性条款,但因企业明示执行该产品标准,且GB9774-2010《水泥包装袋》为强制性标准,所以A公司生产的水泥所使用的包装袋必须符合GB9774-2010标准的规定。该标准3.1.1条款规定:水泥包装袋按制袋材料分为纸袋、复膜塑编袋和复合袋。水泥生产企业使用该条款规定之外的其它材质的包装袋都违反了该强制性标准要求。
综上所述,加上该批水泥质量合格,所以我们认为按第一种意见进行处理完全合理、合法。
同意第二种意见 >>>>>>>
山东省济南市质监局平阴分局张峰、李德亮、王长哲、胡业山、新疆巩留县质监局海燕、马拉提、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质监局陈骐、晏非认为:
我们同意第二种意见:应当依据《产品质量法》处理。
A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泥包装袋不符合GB175-2007标准,既违反了《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敬蚂》第二十三条也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第十三条。根据法律的适用规则,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新法优于旧法,2000年公布实施的《产品质量法》是法律,相对于《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既是上位法又是新法,所以本案理应适用《产品质量法》进行处理。
同意第三种意见 >>>>>>>
新疆巩留县质监局李贤、姜星、山东省济南市质监局平阴分局杨保国、刘勇、朱传进、孙丽萍、曹锦永、李鹏、夏信青、杨云长、盛伟、上海市青浦区质监局张荣认为:
我们同意第三种意见,理由如下:
根据通用硅酸盐水泥的国家标准GB175-2007 10.1包装:水泥可以散装或袋装,袋装水泥每袋净含量为50kg,且不应少于标志质量的99%;随即抽取20袋总质量(含包装袋)应不少于1000kg。其它包装形式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但有关袋装质量要求,应符合上述规定。水泥包装袋应符合GB9774的规定。根据水泥包装袋的国家标准GB9774-2010 3.1.1 水泥包装按制袋材料分为纸袋、复膜塑编袋和复合袋。而本案中,A公司使用的是普通的塑料编织袋,不是GB9774规定的三种制袋材料之一,也就是说A公司使用的水泥袋的材料不符合标准的要求。根据水泥包装袋的国家标准GB9774-2010:本标准5.2、5.3、5.4、5.5、5.6为强制性标准,其余为推荐性标准。制袋材料是推荐性标准,并不是判定水泥包装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此外,根据硅酸盐水泥的国家标准GB175-2007 10.1,水泥可以散装或者袋装。也就是说,水泥可以不使用包装,直接散装进行销售,散装发运时需要提交与袋装标志相同内容的卡片。水泥的包装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大。因此,根据“过罚相当”的原则,本案应按照《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责令A公司限期改正违法行为为宜。
三种意见均不妥 >>>>>>>
江苏省泰州市质监局李桂军、福建省建宁县质监局陈永远、湖北省孝感市质监局王碧波认为:
我们认为三种意见皆不妥,理由如下:
本案中涉案产品水泥,执行标准为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该标准10.1明确:“水泥包装袋应符合GB9774的规定”,该标准10.1应为推荐性条款。GB9774-2010(水泥包装袋)标准3.1.1明确:“水泥包装袋按制袋材料分为纸袋、复膜塑编袋和复合袋”。但是该标准在前言中说明:“本标准第5.2、5.3、5.4、5.5、5.6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种意见认为的违反《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依据该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按照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的定性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尽管该公司生产水泥产品执行的是GB175标准,该标准引用了水泥包装袋GB9774标准,这两个标准都是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但是这两个标准对袋装水泥使用包装袋的条款都是推荐性条款,因此不能按照生产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定性。第二种意见认为应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按照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的产品来处理,涉案产品不能证明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因此该定性也不正确。第三种意见还是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理解错误,理由同上。
该案如何处理,我们认为:涉案产品执行标准为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其质量状况就应当符合该产品采用执行的标准,当然也应当符合该产品标准所引用标准GB9774的要求。涉案产品的包装不符合GB9774标准要求,也就不符合其采用执行标准GB175-2007的要求。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不合格产品的解释,应当认定涉案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因此,该案应当定性为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按照《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处理较为妥当。
房东装修私用2袋水泥,被索赔15万元,此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事件还原:合同签订需谨慎,白纸黑字成铁证
杭州一位租客,在签订合同时候,约定好了从房东这里购买材料,后来因为租客使用了自己剩余材料,就被房东告知违约。见到租客违约之后,房东更换了门锁,没收了定金,还索赔15万元。
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全因为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候,补充了一条“黄沙水泥使用甲方提供的材料,费用由乙方承担。”。租客就使用了几包自己之前剩下的水泥,被房东得知以后,就告知租客违约,这才有了上面的行为。
有了这样一个遭遇,租客内心也是郁闷无比。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没想到会发展成这样。整件事情出现的原因,都在于后期添加补充的条款。
这位租客专门做公寓出租生意,将自己看好的房子租过来,装修好以后再对外出租。他看中的这套房子,有140平米面积,按照每个月6000元租金,一共签订了8年的租房合同。
双方聊天过程中,房东得知了租客装修房屋,将会用到砂子和水泥;自己正好做这块业前早务,也就提出想要给租客供货。心存犹豫的租客,在介绍人的劝说下,加上不好驳了房东的面子,也就决定从房东这里,购买装修用的砂子和水泥。
双方协商好以后,房东要求在合慧李雀同上添加上补充条款。一共补充了好几条,其中有一条关于装修材料提供,“黄沙水泥使用甲方提供的材料,费用由乙方承担。”。就是这一个条款,让租客陷入了被动局面。
租客同时在装修的房屋有很多,装修这一处房屋时候,便将其他房屋装修,剩余的砂子和水泥,运送到了这里。准备先用剩余材料,待剩余材料用尽之后,再向房东购买新的材料。前后也就用了2袋水泥,6-7袋黄砂。
这件事情被房东得知以后,便带着自己的儿子上门,指责租客违约。在没有取得租客同意情况下,更换了门锁,也没收了租金,提出了15万元的赔偿。
后续处理:房东态度强硬,事情陷入僵局租客也没有想到,自己当时的犹豫,会带来这么大的麻烦。如果早知道房东是这样的人,我想当时也就不会,同意从他这里购买装修材料,并且将这一条,添加到合同内。
同房东沟通未果扰手的租客,无奈之下向媒体求助。房东面对媒体的问询,也并没有心生协商的意愿。一直在告诉媒体,条款为租客自己添加,现在租客违约在先,自己只是按照合同办事而已。出现了这样情况,租客只能怪自己;觉得有不妥地方,可以走法律途径解决。
房东抱着如此态度,通过友好协商处理这件事情,已经变成了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真要走法律程序,不仅会影响到房东与租客关系,也会让租客承担违约责任。不论怎么处理,结局都对租客不利。
蜗牛谈此事:心胸开阔道路平坦,得饶人处且饶人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房东和租客二人,都蒙受了巨大损失。按照合同约定执行,租客需要赔偿违约金,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房东从租客这里,得到了违约金,看似成为了赢家,其实他失去的东西,比得到的钱财更多,也更难以挽回。
租客损失的钱财,可以用时间和努力,来慢慢弥补。房东损失的是气度和为人,在商场打拼的生意人,斤斤计较并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房东和租客今后相处,会十分的不和睦;租客可能会想办法,出内心的这口怨气。
事情在圈子内传开以后,也不利于房东做生意。大家都知道房东这样一个行事风格,在同他打交道时候,也就会小心翼翼,害怕自己也被房东拿捏,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当时如果换一个处理方法,房东得知事情后,来到出租房屋;隐晦提醒租客违约,我相信租客会面红耳赤,后续一定从自己这里购买装修材料。
除了这样一个处理方式之外,房东内心大度,对这件事情装作不知道,也会是一个很好的结局。毕竟租客并非真心,想从自己这里购买装修材料,如果不是房东这层身份,相信这笔生意成交很困难。
通过这件事情,也让我想到了“朋友多了路好走”这样一个道理。人与人打交道,都是一回生二回熟,很多一辈子的朋友,都在初次交往中,给彼此留下了良好又深刻的印象。
房东和租客能够搞好关系,就能将租客发展成为一个长期稳定客户,这给自己带来的利益,远比违约金要多。
生活中的我们,不要做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想要让人生道路,走的平顺而又宽广,离不开一个好的气度和修养。这样一个道理,正如同我们握住的拳头,只抓住了巴掌大的地方;放开拳头以后,却得到了一片天空。
事情中的房东和租客,你会支持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