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为什么守不住 世界历史之君士坦丁堡是如何陷落的
世界历史之君士坦丁堡是如何陷落的
在世界的历史上,在奥斯曼帝国的残食下,拜占庭帝国只剩下一个城市,那就是首都君士坦丁堡。
1453年,野心勃勃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率领20万大军和数百艘战船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于欧洲大陆的东南端,北临金角湾,南靠马尔马拉海,东面与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隔海相望,西面与陆地相连,地势十分的险要。
大敌当前,君士坦丁芹神毁堡的军民更是尽一切力量加固首都的防御工事,除了在西面筑了两条坚固的城墙外,还在城墙上每隔100米修建一个碉堡,墙下挖了很深的护城河。在城北金角湾的入口处,他们用粗大的铁索封住了海面,使任何的船只都无法的进入,在城东、城南临海的地方,他们也修筑了高大的城墙。
4月6日,土耳其苏丹拒绝了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的求和,下令攻城。随着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巨响,一颗颗重达500公斤的巨石从土耳其人的大炮中发出,重重地砸在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上,高大坚固的城墙顿时出现一个个大坑。
“冲啊!”数万土耳其士兵肩扛粗大的木头,滚动着木桶,向护城河冲去,企图填平护城河,为大军攻城铺平道路。
“射击!快射击!”城墙上的拜占庭军官不住的大声催促士兵攻击。
拜占庭士兵趴在城墙上,躲在堡垒里,用火炮、投石机、标枪、弓箭等向城下密密麻麻的不断涌过来的土耳其人疯狂的射击。
看到这一幕,土耳其苏丹知道从正面强攻是不行了,必须另想办法。于是下令挖地道,准备潜入城中,打拜占庭一个措手不及,不料,地道还没有挖到城中,就被拜占庭人发觉了,拜占庭人用炸药破坏了地道。
此后4艘拉丁船和1艘希腊船企图冲过土耳其人的封锁线,支援拜占庭,土耳其苏丹下令海军将他们击沉,土耳其人派出140多艘战舰前去拦截,结果反被击沉了很多艘,而嫌备敌军的5艘船却顺利进入君士坦丁堡。城中的军民见来了援兵和给养,士气大振。
土耳其苏丹把海军的司令叫来,臭骂了一顿,并宣布把他撤职。海军司令一听,顿时慌了神,急忙说“尊敬的苏丹,千万别撤我的职,给我一个赎罪的机会,我知道怎么攻克君士坦丁堡!”
“怎么攻克?”苏丹问。
“用海军从金角湾进去!”“胡说八道!金角湾有铁索,怎么进?”苏丹非常的生气。
“有办法,金角湾北边是由热那亚商人守卫的加拉太镇,与君士坦丁堡隔海相望。热那亚商人都是些见钱眼开的财迷,只要我们给他们大量的贿赂,就可以从加拉太镇进入金角湾。”
“好,就照你的主意办,先不撤你的职。”
土耳其人和热那亚人经过秘密的协商,达成了协议,热那亚人同意土耳其人从加拉太镇经过。
一天晚上,土耳其人的80艘战船来到加拉太镇。他们在岸上用木板铺设了一条道路,上面涂满了牛油羊油,以减少摩擦。经过一夜的努力,这些战船终于从陆路通过了加拉太镇,进入金角湾。
第二天早晨,守卫君士坦丁堡北墙的士兵发现了土耳其人的战舰,大吃一惊。在苏丹的亲自指挥下,土耳其士兵在炮火的掩护下,一次接一次地冲锋。君士坦丁堡内所有教堂的钟声都敲响了,拜占庭的皇帝亲自登上城头,激励士兵拼死作战。
可就在这时瞎答,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一群士兵从城墙上的小门出击,返回后忘记将门锁紧!土耳其人发现了拜占庭人这一致命的疏忽,他们立即结集重兵,猛攻这个小门,终于攻近了这座城。
土耳其人进程后,并没有毁灭这座城市,抢掠过后,他们把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迁到这里,改名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战役背后的秘密:西欧没有援助
君士坦丁堡战役背后的秘密:西欧没有援助。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著名的要塞攻防战,在这次战役中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土耳其军队攻取了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座城池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标志着延续了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的彻底覆亡。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之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作为土耳其帝国首都。通过君士坦丁堡战役简介可以了解一下这场著名的攻防战。
君士坦丁堡战役简介:15世纪初期,衰落的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周围,很多城市都被土耳其军队占领了,最终拜占庭帝国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一座城池,实际上到穆罕默德1451年继位的时候君士坦丁堡已经烂搭成为了一座孤城。1453年初,穆罕默德二世率领近十万海陆部队进攻君士坦丁堡,想要彻底消灭拜占庭帝国。
君士坦丁堡是一座拥有着强大的防御系统,易守难攻的城池,虽然城中的守军仅仅有9000人左右,但是依靠坚固的城池,君士坦丁堡军民与土耳其军队展开了激战。土耳其军队以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对君士坦丁堡展开了猛烈的攻击,但是一时难以攻下。
君士坦丁堡攻防战从1543年4月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5月29日,君士坦丁堡军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带领下顽强防守,多次打退土耳其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军队的进攻,最终弹尽粮绝,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早袜绝对优势兵力的进攻下,被攻陷。
君士坦丁堡战役背景。
士坦丁堡战役发生在1453年,战役的交战双方分别是土耳其部队和拜占庭帝国的军队,战役的指挥者是土耳其的穆罕默德二世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最终土耳其军队依靠绝对的优势兵力攻陷了这座拥有着强大的防御系统的城池。君士坦丁堡战役背景让人看到在这场战役土耳其军队取得胜利是必然的。
君士坦丁堡战役背景:君士坦丁堡是拜占庭帝国的首都,12世纪的时候,拜占庭帝国逐渐的进入到了封建社会,这个时候外族入侵加剧,拜占庭帝国已经是危机四伏,开始逐步地走向了衰落。1261年,拜占庭帝国内部人民起义风起云涌,同时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强大了起来,对拜占庭帝国虎视眈眈。
1359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等地区的联系。15世纪初的时候,衰落的拜占庭帝国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和附近的几个城市以及伯罗奔尼撒地区,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进攻下实际上已是一座孤城。
1451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继位成为了苏丹,1452年对君士坦丁堡势在必得的穆罕默德二世攻取了君士坦丁堡周边的地区,君士坦丁堡虽然拥有强大的防御系统,易守难攻,但是却是一座孤城,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已经是时间的问题。
对君士坦丁堡觊觎很久的穆罕默德二世在做好各种准备之后,于1453年初,集结了十倍于君士坦丁堡守军的力量,向君士坦丁堡发起了进攻。
君士坦丁堡战役经过。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世界历史上一个著名的要塞攻防战,这次战役土耳其以十倍于自己的对手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对易守难攻的君士坦丁堡发起攻势,最终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攻陷。这场战役从1453年的四月份一直持续到了五月底,战役时间长达近两个月。通过君士坦丁堡战役经过可以看到这场战役的激烈和残酷。
君士坦丁堡战役经过:君士坦丁堡战役中土耳其动用了步兵七万人,骑兵两万人和战舰320艘,而君士坦丁堡城中只有守军9000多人。
1543年4月6日,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土耳其军队对君士坦丁堡展开了强大的攻势,土耳其军队用攻城锤、火炮和投石器猛烈的破击城墙,并且填平壕沟,架设云梯,还在城下挖掘坑道等,希望能够攻陷君士坦丁堡,但是君士坦丁堡易守难攻,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莱奥古斯率领之下,君士坦丁堡的军民打退了土耳其军队的一次次进攻,土耳其军在海峡上的封锁也被拜占庭帝国的海上援军冲破。
穆罕默德二世看到攻城不下,于是改变了策略,他买通热那亚商人,从热那亚人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这样就可以实现水陆夹击。
穆罕默德二世成功的将自己的军队调集进入到金角湾内,土耳其人在金角湾最窄处架设浮桥,在桥上设置了大量的火炮,轰击君士坦丁堡。5月29日,土军水陆并进对君士坦丁堡进行了夹击,虽然君士坦丁堡军民誓死保卫城堡,但最终还是因寡不敌众陆历激,弹尽粮绝,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攻陷。
君士坦丁堡战役结果。
君士坦丁堡战役发生在1453年4月6日至5月29日之间,在近两个月的战火中君士坦丁堡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穆罕默德二世允许自己的军队在城破之后进行劫掠,虽然后来及时的取消了这一政策,但是君士坦丁堡还是遭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君士坦丁堡战役结果就是城破之日遭受到了土耳其军队的疯狂劫掠。
君士坦丁堡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城池,拥有着坚固的防御系统,但是再坚固的防御系统也难以抵御有决心的攻城者的进攻。
君士坦丁堡战役结果就是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攻陷,土耳其军队大批地涌入城中,而穆罕默德二世按照以往的惯例,允许自己的军队在城内强奸、劫掠,这使得君士坦丁堡城中的人民遭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而且城中的建筑物也在土耳其军队的劫掠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穆罕默德二世看到了纵兵抢掠的后果是对君士坦丁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所以后来及时的叫停了军队的疯狂劫掠行为,因为穆罕默德希望将君士坦丁堡作为首都,他不希望这座自己千辛万苦攻下的城市成为一座满目疮痍的废墟。
虽然劫掠被及时的叫停,但是还是有大批的妇女被强奸,更有将近一半的人被掳掠为奴隶进行拍卖,还有很多的老人以及婴孩作为无用的人被土耳其军队杀害,君士坦丁堡的人民因此遭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君士坦丁堡战役结果让人看到了在那个年代,覆巢之下没有完卵,也看到了作为征服者的土耳其军队的暴虐,这样的战争让人扼腕叹息。
君士坦丁堡是怎么陷落的?揭秘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悲壮
君士但丁堡这座城池建立于公元前660年,是一座拥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前生便是希腊人所建立的城市“拜占庭”。公元330年,君士但丁大帝将首都迁往拜占庭,这里便成为了东罗马的重要城市。迁都到此之后,这座城市便进行了大力发展和建设。自此君士但丁堡成为了一个不亚于旧都城罗马的新都城,屹立于欧亚大陆的节点之上。直到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攻陷为止,君士坦丁堡开启了它长达11个世纪的辉煌历史。
作为基督教世界里,坚不可摧的城市。君士坦丁堡既有其身为罗马帝国首都的地位,更重要的它拥有着崇高的宗教地位,是基督教世界抵抗东方伊斯兰教的坚实壁垒。而通过一次次的冲突、战争,君士坦丁堡一次次的巩固了神学的统治地位。这看似无坚不摧的局势,最终还是被历史的进程所摧垮。坚实的城墙不能抵抗火炮,就像拜占庭已然逝去的昔日的光辉最终也会消逝,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注定是开启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
必然的新都城,拜占庭的光荣
拜占庭,作为希腊流动人民所建立的城市,原本并不受到罗马贵族的认可,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在该地建城的原因有三点:
一为,其得天独厚的战略地位。本身坐落于山丘之上的城市,其三面依次被马尔马拉海、赫勒斯滂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和金角湾这三处水域所包裹,而西面便俯瞰色雷斯平原。如此易守难攻的地形,扼守着由黑海到爱琴海的唯一通道。因此便具备了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为,拜占庭地区作为欧亚大陆的交汇处,各国商人往来此地,是重要的商业隘口。笔者认为在交通手段相对落后的古代欧洲时期,商人因为需要经陆路经商而必须要在君士坦丁堡商下榻,也郑码由此使得君士坦丁堡成为了欧亚大陆之间最为活跃的商业中心地带。
三为,自从戴克里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后,在四帝共治的政体下,东罗马地区的的政治中心就基本位于欧亚大陆交界处。
政治的走向以及对军事和商业的重视,君士坦丁堡正式基于这三个方面,才被建设出的。
拜占庭帝国的崛起是基于"四帝共治"所造成的罗马帝国区域化,庞大的罗马帝国最终依照方位,分裂为两部分。为了更为精确地定义分裂后的罗马,东罗马帝国一般被称为拜占庭帝国。而拜占庭帝国首都则定为君士坦瞎丛逗丁堡,一直贯穿到帝国结束为止。
笔者以为,基于四帝共治所造成的区域化,除了对罗马帝国带来了东西方的分裂,也同时将双方带向了两个不同的道路。西罗马帝国被哥特人把持后,东罗马帝国便不再对其进行军事援助。面对高卢人以及其他蛮族(针对西罗马人而言),西罗马帝国被不断渗透。而且,奴隶制度使得西罗马帝国生产力和创造力持续低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欧洲贸易的中心又偏离了意大利中部。至此,西罗马帝国可谓经济萧条,军事落后。最终在公元476年灭亡。与之相对的,占据优势经济地区的东罗马帝国还可以在于蛮族的磨卖对峙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也行新的政治制度的确使得罗马帝国有安稳的度过了100余年,然而这也是为100年后所留下的政治隐患吧。
君士坦丁堡的危机
君士坦丁堡,在建都之后的1100余年里,基本没有任何势力对其进行过大肆的掠夺和破坏。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却1最终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这一战也被称为君士坦丁堡战役,是不同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因威尼斯总督从中作短暂攻取君士坦丁堡的重大战役。
君士坦丁堡战役是由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兵挑起的。从1452年开始,新任苏丹便允许士兵逐渐攻取君士坦丁堡的周边城市,渐渐地孤立了君士坦丁堡。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为了能贯彻自己的信仰和教条,悍然发动了针对拜占庭的决定性战役。以近10万军力,在新式火炮和各种热武器的运用下,对仅有8千守军的君士坦丁堡发动了攻城战。
土耳其人先后使用了各种战术,例如以火炮、攻城锤、投石器等对城墙进行攻击;填平君士坦丁堡城墙外深100英尺的战壕并且使用云梯企图入侵城内;甚至还在城墙外挖掘坑道。但是无论土军使用什么战术,都被城内的拜占庭军队打破了计划。至此,穆罕默德二世改变了战术,采取由水路攻击君士坦丁堡的策略。
土耳其军队的火炮在对金角湾展开突袭后得以发挥它的巨大优势,火炮对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和仅有的近20艘战船分别进行轰击。与此同时在分散了拜占庭军队的战斗力后,土军又从西面的陆墙打开了缺口,入侵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区
奥斯曼土耳其的胜利是必然的。笔者感到拜占庭帝国过于轻自己的敌人,也过于依附于信仰了。有史料记载,当1453年5月22日,天空出现罕见的月食后,君士坦丁堡的守军认为这是神谕,预示着战争即将宣告失败。所以,在土军真正发动总攻击前,拜占庭人就已经具备士气低迷的征兆了。果然在其后,仅仅因为将领负伤逃亡便军心涣散来看。过于看中所谓神谕的拜占庭人,在心理上会很受制于周遭环境的变化,这将直接影响自身的战斗力。而土军却并没有这一方面的顾虑,因此会表现得更自然一些吧。
君士坦丁堡之战,是信仰之间的战争,也是新时代和旧时代的战争。热兵器的出现早已打破了中世纪的战斗风格。面对先进的武器,庞大的舰队和大量同盟的无视和背叛,我想面对这种状况没有人会说是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软弱或施政不明造成的。拜占庭后期的君主都励志挽救帝国,他们采取了对欧洲诸国和平的态度,希望借此凝聚基督教的力量再次击退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但是,历史或许已经决定了君士坦丁堡只要它才有资格以它的衰败告诫世人故步自封是多么的不该。
拜占庭的末日,欧洲世界惊醒
穆罕默德二世在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决战中,使用了有计划的投入士兵并分为多次进行攻击的战术。首先,由装备粗糙、训练状态较差的辅助兵进攻,以可以预见的失败来削弱君士坦丁堡守军的作战能力,然后投入了安纳托利亚人对已经轰击了近一个月的城墙缺口进行集中攻击,当土耳其军突入城市后,虽然被守军击退,但是苏丹最为精锐的新军也已经蓄势待发了。守军随着将领负伤逃亡后,失去了意志力变得恐慌。最终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阵亡殉国而失败。君士坦丁堡也结束了自己作为中世纪标志的历史使命。
拜占庭的失败或许是注定的,面对实力越发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习惯于相互掣肘的欧洲贵族们依然认为经历了1100年屹立不倒的君士坦丁堡即便会有危险也绝对不是能够轻易陷落的。而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时,除了威尼斯人以外没有任何援军向君士坦丁堡推进,威尼斯人的援军也仅仅是行至半路便得到消息进而回撤。
但是身为欧洲第一坚城的君士坦丁堡陷落,还是使欧洲各国有所警惕,甚至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比邻的威尼斯全线进入了备战。这其实也从侧面说明了君士坦丁堡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就像心中的希望,这样的存在出现了不可逆转的问题,各国之间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拜占庭帝国的终路,为欧洲各国做出了表率。一个故步自封不知变通。在大难临头前,国民还只在乎仪式和礼拜的国家,完全没有危机意识的国家又怎么能不衰败呢?
中世纪的结束,文艺复兴和大航海到来
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将已被攻取的君士坦丁堡当做了首都,并且自诩为罗马帝国正统的继承人。中世纪的伊斯兰教徒,本身没有像基督教徒一般极为排斥异教分子,他们有时愿意去包容异教徒。而对于苏丹而言,除了宗教以外最重要的是国家的安定。所以,即便是土军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但是城区里的东正教会依然被保留了下来。而通过两军交战间隙,君士坦丁堡中,有大量的希腊学者外逃向西方,把流传于君士坦丁堡的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作品、科学成果和各类知识传播了出去。
而最为受到希腊学者青睐的便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意大利从公元11-12世纪便的城邦时代,便开始接纳学者的光顾。学者们为意大利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艺术文化。大量学者因拜占庭帝国的毁灭而流入欧洲各国,其实也标志着中世界向近世开始演化,新的时代的开始。首当其冲的便是曾经神秘的,掌控者人民生活和精神的神学开始被质疑。
崇尚神而认为信仰可以拯救自己的人们也因为君士坦丁堡的失败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对于逐步提倡的个人价值和尊严越发具备影响力,"每个人都是现实生活的主人"这样的思想意识最终被升华而出。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击败拜占庭帝国,成为跨越三大洲的庞大国家后。依托其疆域的广阔性,向来往商旅收取重税的行为也使得商人们心生抵触情绪。因此商人和冒险家们也开始试图通过水路来重新保障自身的利益需求。这也从侧面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大航海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各国对海上权力的竞争进入了新的高峰时期。
结语 :笔者以为,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其实也正是打开新时代走向的必然现象。如果君士坦丁堡依然坚不可摧,就没有人会去考虑教会的黑暗,没有人会去质疑自己是否仅仅是被操纵者信仰和精神。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和贵族之间是相互利用的,贵族通过教会获取统治地位和信仰支持,从而让人民可以无条件的信任自己拥护自己。教会则借此提高自己的权威性和扩大宗教的影响力。但是这二者在遇到同样教条鲜明的伊斯兰教时,往日的优势不在了。无论是十字军的东征、双方长达几个世纪的决战,都没有彻底兼并对方。而每一次的冲击对信仰都是挑战。
也许,君士坦丁堡陷落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古典文艺的再次崛起,伴随着被公开的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提升。也行直到那一刻,一直封闭在君士坦丁堡的往日荣耀下的学者们,他们生命中最为神圣的时刻才到来了。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民思想意识的觉醒,也为早期得到欧洲资本主义做出了思想上的准备。同时,在文艺复兴对于文化的传播弘扬的同时,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在迅速进行着。由此,欧洲迈入了文艺复兴时期,新时代的黎明照耀在欧洲大地上。
拜占庭帝国的崩溃,一方面使得希腊学者们流亡他国传输了文化和技术;另一方面,也让急需开辟新市场用以缓解贸易压力的商人们,不得已尝试了新的方式。至此欧洲的航海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航路的开辟也使得新大陆被发现了。世界格局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贸易带来的收入和影响蔓延了整个欧洲世界,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