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诗玛的男朋友是谁
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去世22年,丈夫和两个双胞胎儿子后来如何?
还记得曾经的阿诗玛杨丽坤吗?那是一个漂亮的彝族姑娘,也是电影《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两部电影中的主演,2000年7月,她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丈夫和两个双胞胎儿子,如今也过去22年了,如今的他们,也通过努力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她的丈夫唐凤楼更是一跃成为了多家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生意越做越大,在他的培养之下,两个儿子也非常的优秀,在国外留学归来之后,又回到了他的身边,帮着一起打理公司的事情。
虽然唐凤楼已经事业有成,但是他最想要做的是推广阿诗玛文化,他想把阿诗玛和杨丽坤推向东南亚和世界,而这其中也包含着他对妻子那深深的怀念与爱意,妻子是他心中永远的阿诗玛。
杨丽坤出生在美丽的云南普洱,家中兄弟姐妹众多,母亲早逝,由于她排行第九,身边的人都亲昵地称呼她为“小九”。
她自小沉默寡言,可是脑子却很十分聪明,个性很强,脾气犟得像死牛,碰上不高兴的事,就独自坐着生闷气,有时候还会被憋得鼻子里流出血来。
10岁的时候,她的二姐黄晓夫妇把她接到了昆明,留在身边生活、学习,而那时黄晓的丈夫是省委组织部长,由此也为杨丽坤的成长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在12岁时,杨丽坤陪着爱好文艺的黄晓一起去省歌舞团看演出,省歌舞团看见她身材好,五官端正,就想把她招进歌舞团当学员。
那时的歌舞团团长问她时,她却除了自己的名字什么也不肯说,事后,当她姐姐问起她到底喜不喜欢舞蹈时,她才说喜欢,也就此进入了歌舞团,一边继续学习一边跳舞。
杨丽坤的打扮十分朴实,给人感觉很内向,不太爱说话,可是面对谈得来的人时,她又是非常能说,并且敢说。
她还十分好学,喜欢外国古典名著,喜欢古典音乐,喜欢跟别人讨论事情,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是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她也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违背意愿跟领导套近乎,就是这样的她,招来了很多人喜欢。
终于,在她十六、七岁的时候,迎来了人生中的转折点,她第一次在电影《五朵金花》中出演主角,她以朴实自然的表演,使“金花”这个银幕形象深入人心。
后来,她又主演了歌剧片《阿诗玛》的主角阿诗玛,使得阿诗玛成了人类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代名词,阿诗玛也因此成了广大电影观众对杨丽坤的别称。
她一下子就成为了那个时代无人不晓的“美神”,她在国宴上与周总理面对面,并曾随周总理出国访问,还被引荐给毛主席——这是那个时代中国人民所能享受到的最大殊荣。
尽管电影大获成功,但是杨丽坤是一个很谦虚的人,即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她也毫不张扬,面对自己的家人也丝毫没有透露过口风,他们都不知道杨丽坤到底都做了什么。
可是快乐的时刻终归是短暂的,没过多久,她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病了”,精神也开始不正常,她的电影也不能公映,身边的朋友腊卖也开始渐渐远离她,她一下子从众人眼中可望不可及的“天之骄女”变成了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灾祸”。
如果说杨丽坤所遭受的一切是她悲惨人生的开端,那唐凤楼一定是她人生的救赎,一个不顾她病情,一直陪伴着她,对她百般呵护的男人。
在杨丽坤的病情加重之后,她被安排送进了精神病医院接受治疗,她在昆明长坡医院小住后,后又被转送到了医疗环境相对宽松的湖南郴州医院,由大姐杨琴进行陪护。
与曾经的知名影星杨丽坤不同,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唐凤楼,此时也只是广东凡口铅锌矿的一名普通工人,不过按照当时的情况来看,唐凤楼要比杨丽坤好的多,毕竟下定决心娶杨丽坤是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两人的缘分来自中间人 陈泽涛 的撮合。
在见面之前,唐凤楼先寄去了自己的照片,后来,在1973年,两人在湖南郴州精神病院见了面,而唐凤楼作为一名大学生,不仅精通英语,知识面还广,这让杨丽坤很是满意。
可是,在唐凤楼从广东赶到湖南郴州,第一次见到杨丽坤时,他却很吃惊,因为这和他曾经偶然见过的剧照上面的漂亮姑娘完全不同,相差很大,完全看不出当过轮乱逗演员,不仅脸色暗黄,身形也胖了很多。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杨丽坤服用治病的药所导致的,即便是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并且清楚她的病情的情况下,唐凤楼在接触中还是被杨丽坤流露出的善良所打动,心疼她的遭遇,出于同情选择了她。
一贫如洗的唐凤楼迎娶一片丹心的杨丽坤时,家具是父亲制作的,漆是唐先生亲自刷的,炊具是工友们一样样送的,没有酒席,只有几道家常,陪乎没有礼服,只有两颗真心。
在那时,娶杨丽坤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经历了一番波折,因为当时的歌舞团不愿给杨丽坤盖章,最后还是唐凤楼自己写好结婚证明,利用职位之便,偷偷盖了章,两人这才领到了结婚证。
在领完结婚证之后,杨丽坤就十分不安地告诉他,她的幻听还没有好,感到对不起他,想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他。
“所以说她很天真善良,我听后一愣,就想以后多安慰安慰她,多给她点温暖,她就好了吧。”
想法是美好的,可是他不知道,婚后杨丽坤的幻听频频发作,耳边常有位“爷爷”跟她说话,指挥着她的意志行动,使得她的一举一动有时候看上去十分的失常。
1974年5月25日下午,历尽艰辛,杨丽坤在区中心医院妇产科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唐琰、唐韬,也被叫做大明、小明。
本来以为生活可以步入正轨,有个幸福的家庭,可是没想到,在生完孩子之后,杨丽坤的精神状态却更加不稳定了,时常幻听,还会说出一些匪夷所思,让唐凤楼大为受伤的话语来。
这对于才三十多的唐凤楼来说,十分伤他的自尊心,为此,气愤不已的唐凤楼也曾提出过离婚。
可是在他弄明白妻子只是病发作时无法控制所造成的,也就打消了想法,他想通过自己来改变杨丽坤的状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眼见妻子的病情渐渐加重,唐凤楼决定送杨丽坤回到郴州精神病院。
临行前,杨丽坤坐在两个儿子身边,一会亲亲这个,一会吻吻那个,一边用大蒲扇给儿子扇着风,一边温柔地说:
“明明啊,妈妈明天就要走了,妈妈可想你们呵!你们可别忘了妈妈!”说着,她的泪水汗水掺和一块滚落而下。
从郴州精神病院出来后,杨丽坤就一个人独自在昆明生活,在多家医院辗转之后,最终在唐凤楼的安排下,杨丽坤回到了上海。
而唐凤楼花了很久研究妻子的病情和生活状态,后来他假装“幻听”与杨丽坤对话,此后,他不得不以两套语言、两种思想生活。
他对杨丽坤的感情,首先出于同情,这份同情,维系了他此后照顾杨丽坤最后30年的艰难岁月,这三十年,都是一天一天熬过来的。
“我和杨丽坤的婚姻真是一两句话难说清楚,原来广州文艺出版社要为我写的一本书取名为《我与阿诗玛的爱情》,我坚决不同意,我说我们之间不是爱情,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结合,她是我妻子,我是她丈夫,我不照顾她谁照顾她?假使现在倒过来活,我没有这种勇气。”
在与杨丽坤近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唐凤楼是丈夫,是父亲,是保姆,是医生,是商人,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因为杨丽坤患有幻听,唐凤楼只能更加细致,更加努力的维持现有的生活,他不仅照顾杨丽坤的日常生活,久病成医,唐凤楼对于医学也有了足够的了解,甚至有时候他开的药方往往比医生还管用,妻子发病时不能正常沟通,他甚至装病来与妻子取得交流。
在杨丽坤生下两个男孩时,在产房门口,一位领导问唐先生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刚才里面说‘生了,生了!’我听成了‘重了,重了!’,像是有人对我说,我肩上的担子重了,重了!”
面对患病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唐凤楼在凡口工作的同时,又接了两个家教任务,微薄的工资仍难以支付昂贵的医药费和奶粉钱。
后来,唐凤楼做起了翻译,依靠着稿费来维持生计,可是那时的翻译价格很低,为了缓解眼前的困境,他只能挤出更多的时间去工作,以求能多翻译一些,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写到右手手肘都磨破皮。
在上海的生活很艰苦,可是唐凤楼对杨丽坤却很是宠爱,1981年,他靠翻译出版《东京的故事》,拿到了320多的稿费,就给杨丽坤买了一件黑色大衣,那是当时上海最好的一件大衣,纯澳毛,进口澳毛的。
杨丽坤十分喜爱,即便在里弄加工厂失火的时候,她抱着大衣跑了,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拿,后来唐凤楼每次说起这件事时,杨丽坤总是会笑,她说她知道唐凤楼有多少心血在这件衣服里面。
后来,迫于生计,唐凤楼下海经商了,开始在上海和广东之间奔波,他低调做生意,瞒着妻子“闷声发大财”。
皇天不负有心人,善良的唐凤楼在深圳赚到人生的第一笔巨款30万,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让妻子高兴一回,可是在他将一摞钞票带回家,在妻子面前小心打开,满心期待杨丽坤能高兴得消除心病。
可是杨丽坤的反应却让他感到无奈又痛心,杨丽坤连名带姓地厉声道:“唐凤楼!”她误以为唐先生做了什么不正当的事,“你这样是要挨枪毙的。”
唐凤楼忍下眼里的泪,缓缓说:“丽坤,这是公司买设备借的钱,你想多了。”
通过这件事,他才明白,杨丽坤的病还是没有那么容易好,家境一下子就好转,只会让她更加不安。
顾虑到杨丽坤的精神状态,避免她不再受刺激,即便已经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唐凤楼依旧带着孩子们一起住在以前的旧房里面,即便在家不远处,那一栋漂亮的房子是自家的别墅,唐凤楼也始终不能开口告诉她。
即便唐凤楼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他却只能藏着,一如既往的过着之前的日子,用他的话来说,“在外大丈夫,居家小男人”,每次一回到家,他就会开始做家务,做菜,而杨丽坤最喜欢的也就是他做的“唐式红烧肉”了。
2000年7月,杨丽坤离世了,她的骨灰分成了两份,骨灰一半在上海一半在云南,回云南是杨丽坤一直以来的心愿,她一直说家乡很美,想和唐凤楼一起去玩,一起吃美味的抗浪鱼和手指大的香蕉,可是一直未能如愿。
唐凤楼遇到杨丽坤时,她已经不是那个灿烂的小姑娘了,已经被折磨得进了精神病医院,在那个时期里,面对遇到的诸多问题与险阻,唐凤楼却做了一位护花使者,在她最阴暗的日子里,给她带去了光,带去了希望,并小心呵护。
在唐凤楼的心里,他的“小九”便是珍宝,需要好好保护,“丽坤是真的善良,她太善良了,善良到我不愿意见她再受到任何伤害。”
在杨丽坤走后,唐凤楼看到曾经的房子里,满满的都是回忆。
桌前的那张小藤椅上,多了一只圆的布坐垫,那是杨丽坤用她那双因药物反应变得不停地颤抖的双手很费力地为唐凤楼缝的,箱子上叠放着干净的旧工作服,那是杨丽坤抢着给他洗的,用炸药箱做成的小书架上,书分门别类地、整齐地放着,那是杨丽坤替他整理的……
这一切使他感到温暖,同时又感到惘然若失。
在他的“小九”去世后,他就一直在为她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回故乡,回到云南普洱。
为了纪念杨丽坤,他2006年在杨丽坤出生地云南普洱县成立了“普洱杨丽坤茶业有限公司”,加工制作普洱茶,他生产加工的茶叶品牌是“普乡金花”和“美神”。
唐凤楼通过自己经商的能力,成为了上海丰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云南杨丽坤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近十家企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的爱情让人感动,而他把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游刃有余,他曾做过英语培训师,曾误打误撞投资过新中国的第一批原始股,他曾做过多年的服装生意,曾为欧洲商人设计、生产壁炉,他的茶叶更是畅销欧亚。
他的经营领域涵盖经贸、教育、文化,生意伙伴遍及亚欧,他视野开阔、目光深远,他笑称,自己的生意是做着玩,玩着做,可是,他的这玩中却是大有乾坤,非外人能探其究竟。
除了是一个厉害的商人之外,唐凤楼也是个书画大家,他的书法雄浑有力,挥洒自如,自成一体,字中有禅,禅中藏神,而他的画,也桀骜不驯,恣意昂扬,让人振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凤楼先生在英文书法上的独特造诣和贡献,他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用英文写书法的人,一如他的中文书法,他的英文书法也酣畅淋漓,别有韵味。
在生活中的唐凤楼,也有很多的爱好,日常喜欢饮饮茶,还有欣赏文玩和戏曲,他样样都有涉猎,而且造诣不低,他的生活可以说丝毫“不甘寂寞”,“哈哈,这真是太有趣,太有意思,太好玩了,”言谈间不难发现,这些是唐先生的口头禅。
杨丽坤离世之后,唐凤楼除了经营各种公司,同时享受自己的奋斗成果,发展自己的爱好之外,最主要的是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去推广“阿诗玛”文化。
在2016年9月29日上午,在国家五A级 旅游 景区——石林风景名胜区日月广场,中国·石林第二届国际阿诗玛文化节正式开幕。
希望通过来自不同地方的60对新人,伉俪一起体验云南石林的婚俗,表演《阿诗玛》的经典片段,拍摄主题婚纱,以此来弘扬“阿诗玛”文化,除此之外,还有骑马相亲、牛车娶亲等彝族婚俗,参与万人篝火狂欢等20余项精彩活动。
“阿诗玛”在彝族语言里是像金子一般漂亮美丽的姑娘,2015国庆黄金周期间,首届国际阿诗玛文化节在石林成功举办,以再现《阿诗玛》电影经典片段和情节等形式,激起人们对“阿诗玛”的追忆。
而在这些活动里,唐凤楼和《阿诗玛》电影主题曲演唱者杜丽华都有出席在开幕式现场。
2021年,唐凤楼再次来到了杨丽坤云南故居,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由他所捐赠的,每一样东西都充满了他的回忆,一时间心里五味杂陈,尤其是在看到那件自己用稿费换来的杨丽坤喜欢的那件大衣时,更是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至于杨丽坤的双胞胎儿子,唐琰和唐韬,一个内向一个外向,小时候因为大儿子唐琰更像杨丽坤,也因此更得她的喜欢,在杨丽坤眼中,大儿子像她,有点小聪明,以后容易吃亏。
唐凤楼曾经将两个儿子都送出了国,去留学,在他们的眼中,母亲虽然有疾病,但是对他们一直很温柔,从不会对他们发火。
杨丽坤去世后,报业集团安排他们去了大理,丽江,在云南时,他们感觉到了别人对杨丽坤的怀念,才发现母亲原来是个很了不起的演员,因为她一直都很低调,不接受采访,作为她的儿子,也只知道母亲演过电影,却从来不知竟然那么出名。
在两人回国之后,就开始与父亲唐凤楼一起打拼。
2002年8月,唐韬成为了上海凤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法人,他和唐琰也都担任了多家公司的股东,并参与决策。
杨丽坤已经过世22年了,唐凤楼和两个儿子的生活都不错,儿子们也都早已经成家立业了,也有了各自的后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杨丽坤 悲情阿诗玛》:大众网
《“阿诗玛”杨丽坤:红颜多舛,幸好有你相伴》:《幸福(婚姻)》成小晟 知网
《“阿诗玛”杨丽坤去世》:中国新闻网
《第二届国际阿诗玛文化节开幕 "阿诗玛"文化焕发新生机》:人民网
《记忆》第20210721期 北京广播电视台BTV科教
杨丽坤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死呢?
和数明顾春雨有关系。
杨丽坤在出演了《阿诗玛》之后,就一直被人批斗,因为遭遇强大的压力,精神状态本就有些不稳定。当时她已经和顾春雨在谈恋爱了,她的哥哥们其实已经猜想到了可能她会有危险,想要把她带到镇沅,但是杨丽坤当时热爱自己的事业,也舍不得喜欢自己的粉丝,所以就拒绝了她的哥哥。
杨丽坤深深地爱着顾春雨,顾春雨提出想带她回昆明。正在热恋中的杨丽坤没有多思考就马上同意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到达了昆明才是杨丽坤真正噩梦的开始。
因为之前杨丽坤就时不时被批斗,她的精神状态已经不是很好了。本以为来到了昆明,换了一个新环境会有所改变。但是没想到杨丽坤才刚刚到达昆明,就被直接推到了批斗台的最前端。
接二连三的刺激使得杨丽坤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加糟糕,本来她只是有些疑神疑鬼,但御液是因为被关过地下室,她的病情越发严重了。
杨丽坤遭遇批斗同时顾春雨加官进爵了。出生普通的他能够飞快高升,很多人猜测,其实就是顾春雨出卖了杨丽坤。
人物评价
因为《五朵金花》与《阿诗玛》的巨大成功,给故事发生地及影片拍摄地云南也带来了意外的收获。如今,只要到昆明,女性被统称为阿诗玛,到大理,又被统称为金花。
杨丽坤的影响力之大由此可见,杨丽坤的品牌价值已经给云南带来了超过1000亿元的收入。至今,能给一地一省带来如此大的规模效应的明星只有杨丽坤。
但是,自古红颜多薄命,作为《五朵金花》与《阿诗玛》女主角的杨丽坤,却没能享受到影片带给她的荣誉,命运给予她的,却是大喜大悲的一镇毕物生。
阿诗玛的故事是什么,真的有这么个人吗,她活在多会啊?
传说一:
阿着底地方有个撒尼族姑娘名叫阿诗玛,她聪颖美丽,与青年阿黑相爱。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恋阿诗玛的姿色,心存歹念。
一次青年人集会时阿支欲戏弄阿诗玛,遭到斥责。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屈服。阿顷返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阿诗玛,
阿黑及时赶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在阿黑悲愤地呼唤声中,阿诗玛化为一座石峰。
传说二: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下了一个美丽的姑娘,阿爹阿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发光,因此给她起名阿诗玛。她渐渐地长大了,像一朵艳丽的美此乎粗伊花。阿诗玛"绣花包头头上戴,美丽的姑娘惹人爱,绣花围腰亮闪闪,小伙子看她看花了眼"。她能歌善森镇舞,那清脆响亮的歌声,经常把小伙子招进公房。她绣花、织麻样样能干,在小伙子身旁像石竹花一样清香。在这年的火把节,阿诗玛向阿黑吐露了真情,愿以终身相许,立誓不嫁他人。
阿黑是个勇敢智慧的撒尼小伙子。他的父母在他12岁时,被土司虐待,相继死去。他被财主热布巴拉抓去服劳役。一天,他为主人上山采摘鲜果迷了路,在密林大管申挨冻受饿,受尽了惊骇,因怕主人责骂,不敢回去。正在这时,他遇到了放羊的小姑娘阿诗玛,她把阿黑领回家,阿黑被阿诗玛的阿爹、阿妈收养为义子。从此,阿黑和阿诗玛,两小无猜,相亲相爱。渐渐地,阿黑长成了大小伙子,他的性格像高山上的青松---断得弯不得,成了周围撤尼小伙子的榜样。人们唱歌夸赞他道:
圭山的树木青松高,
撒尼小伙子阿黑最好,
万丈青松不怕寒,
勇敢的阿黑吃过虎胆。
阿黑十分勤劳,很会种庄稼。他在石子地上开荒种包谷,包谷比别人家的长得旺,包谷穗也比别人家的长得长。他上山砍柴,比别的小伙子砍得多。他从小爱骑光背马。他调理的马,骑起来矫健如飞。他挽弓射箭,百发百中。他的义父格路日明,把神箭传给了他,使他如虎添翼。阿黑喜欢唱歌,他的歌声特别嘹亮。他喜欢吹笛子和弹三弦,他吹的笛声格外悠扬,他弹的弦子格外动听,不知吸引过多少姑娘。这年火把节,阿诗玛与阿黑互相倾吐了爱慕之情以后,这对义兄妹便双双订了亲。
一个街子天,阿诗玛前去赶街,被阿着底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了,他要娶阿诗玛做媳妇。他回家央求父亲热布巴拉,要父亲请媒人为他堤亲。热布巴拉早就听说过阿诗玛的美名,他马上答应了儿子的请求,请了有权有势的媒人海热,立即到阿诗玛家说亲。海热到了阿诗玛家,用他那麻蛇般的舌头,夸热布巴拉家如何如何好,怎么怎么富,阿诗玛嫁过去怎样怎样享福……阿诗玛听了之后说:"热布巴拉家不是好人家,他家就是栽起鲜花引蜜蜂,蜜蜂也不理他,清水不和浑水一起蹬,绵羊不能伴豺狼。" 阿诗玛的回答,惹恼了海热,他威胁道:"热布巴拉家是阿着底有钱有势的人家,热布巴拉的脚跺两跺,阿着底的山都要摇三摇,阿诗玛要是不嫁过去,当心丢了家。"阿诗玛不管海热怎样威胁利诱,就是不嫁。
转眼间,秋天到了,阿着底水冷草枯,羊儿吃不饱肚子,阿黑要赶着羊群到很远的滇南热地方去放牧。临走时,阿黑向阿诗玛告别,他们互相勉励,互相嘱咐,依依不舍。阿黑走后,热布巴拉便起了歹心,派打手和家丁如狼似虎地抢走了阿诗玛。想让阿诗玛磕了头,吃了酒,来了客,生米做成熟饭,不嫁也得嫁。阿诗玛忠于她与阿黑的爱情,她被抢到热布巴拉家以后,在热布巴拉夫妇的威逼利诱面前,始终不从,拒绝与阿支成亲。财主捧出金银财宝,指着谷仓和牛羊对阿诗玛说:"你只要依了阿支,这些都是你的。"阿诗玛瞧也不瞧,轻蔑地说:"这些我不稀罕,我就是不嫁你们家。"阿支绷着瘦猴似的脸,眨巴眨巴眼晴,恶狠狠地骂道:"你不答应嫁给我,就把你家赶出阿着底!"阿诗玛毫不畏惧地说:"大话吓不了人,阿着底不属于你一家的。"热布巴拉见阿诗玛软硬不吃,恼羞成怒,他命令家丁用皮鞭狠狠地抽打阿诗玛,把她打得遍体鳞伤。热布巴拉的老婆诅咒阿诗玛是"生来的贱薄命,有福不会享"。阿诗玛被关进了黑牢,但她坚信,只要阿黑知道她被关在热布巴拉家,一定会来救她。
一天,阿黑正在牧羊,阿着底报信的人找到了他,向他报告了阿诗玛被抢的消息。阿黑闻讯后,很为阿诗玛的安危担心,他立刻跃马扬鞭,日夜兼程,跨山涧,过险崖,从远方赶回家来搭救阿诗玛。他来到热布巴拉家门口,阿支紧闭铁门不准进,提出要与阿黑对歌,唱赢了才准进门。阿支坐在门楼上,阿黑坐在果树下,两人对歌对了三天三夜。·阿支缺才少智,越唱越没词,急得脸红脖子粗,声音也变得像瘸蛤膜叫似的,越来越难听了;而有才有智的阿黑,越唱越起劲,脸泛笑容,歌声响亮。阿黑终于唱赢了,阿支只得让他进了大门。但阿支又提出种种刁难,要和阿黑赛砍树、接树、撒种。这些活计阿支哪有阿黑熟练,阿黑件件都胜过了阿支。热布巴拉眼看难不住阿黑,便想出一条毒计,皮笑肉不笑地假意说:"天已经不早了,你先好好睡一觉,明天再送你和阿诗玛一起走吧!"阿黑答应住下,被安排睡在一间没有门的房屋里。半夜,热布巴拉指使他的家丁放出3只老虎,企图伤害阿黑。阿黑早有准备,当老虎张开血盆大口向他扑来时,他拿出弓箭,对准老虎"哩哩嗅。连射三箭,射死了老虎。第二天,热布巴拉父子见虎死,很惊异,再也无计可施,理屈词穷,答应放回阿诗玛。可当阿黑走出大门等候时,热布巴拉又立即关闭了大门,食言抵赖,不放出阿诗玛。
阿黑忍无可忍,立刻张弓搭箭,连连射出三箭。第一箭射在大门上,大门立即被射开;第二箭射在堂屋柱子上,房屋震得嗡嗡响;第三支箭射在供桌上,震得供桌摇摇晃晃。热布巴拉吓慌了,连忙命令家丁拔下供桌上的箭。可是,那箭好像生了根,没人能够拔得下。他只好叫人打开黑牢门,放出阿诗玛,向她求情道:"只要你把箭拔下来,我马上就放你回家。"阿诗玛鄙夷地看了热布巴拉一眼,走上前去,像摘花一样,轻轻拔下箭,然后同阿黑一起,离开了热布巴拉家。
热布巴拉父子眼巴巴看着阿黑领走了阿诗玛,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敢去阻拦。心肠歹毒 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又想出丧尽天良的毒计。他们知道,阿黑和阿诗玛回家,要经过十二崖子脚,便勾结崖神,要把崖子脚下的小河变大河,淹死阿黑和阿诗玛。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放水。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漩涡,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没忻见她的声音,没看见她的踪影了。
阿诗玛不见了,阿黑挣扎着上了岸,到处寻找阿诗玛。他找啊找,找到天放晴,找到大河又变成小河,都没有找到阿诗玛。他大声地呼喊:"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可是,只听到那十二崖子顶回答同样的声音:"阿诗玛!阿诗玛!阿诗玛!"
原来,十二崖子上的应山歌姑娘,见阿诗玛被洪水卷走;便跳入漩涡,排开洪水,救出阿诗玛,一同在十二崖子住下,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抽牌神(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
阿黑失去了阿诗玛,但他时时刻刻想念着她。每天吃饭时,他盛着包谷饭,端着饭碗走出门,对石崖子喊:"阿诗玛!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便应声:"阿诗玛!阿诗玛"。
阿爹、阿妈出去做活的时候,对着石崖子喊:"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那站在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同样地应声:"爹妈的好?呀!好?,阿诗玛!"
小伴们在阿诗玛站的石崖子下,对着石崖子上的阿诗玛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锋锋弦音、悠扬笛声,唱起山歌。
阿诗玛的声音永远回荡在石林;她的身影,已经化成石头,永远和她的乡亲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