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为什么有的玻璃 为什么会有“玻璃”

为什么会有“玻璃

在网上搜索,发现了一段关于发明玻璃的很生动的描述:

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这段描述的原始记载来自古罗马普林尼的《自然史》,根据其记载,公元前年人们就发现了玻璃。一个网页,上面说现存最早的人工玻璃制品大约诞生于公元前年,主要都是一些玻璃球。到了公元一世纪,人们开始学会吹制玻璃器皿。

公元11世纪,德国人发明了制造平面玻璃的技术,就是吹制玻璃的时候,吹出一个又大又扁的“圆柱体”,让其垂直下垂,然后切割去“圆柱体”的底部,这样就形成了一大块的平面玻璃,长宽分别可达3米和0.45米。这种技术后来被13世纪威尼斯工匠继承。

从那以后,玻璃开始被用在建筑物的窗户上,最典型的就是中世纪教堂里的彩色玻璃(Stained glass)。不过,那个时候玻璃很贵,只有非常有钱的人才能用得起

为什么有的玻璃里面看得见外面,外面看不见里面。这是什么原理?这种玻璃叫什么玻璃?

这叫单向透视玻璃。在玻璃的一面镀膜,一般是金属膜,从而使光照强的一边看到的反射光强于透射光,光照弱的一边看到的反射光弱于投射光

玻璃为什么有的有颜色有的没颜色

有一些物质可以使玻璃着色,通常都是过渡元素,被称为着色剂。原理是:这些物质会吸收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得透过的光线呈现出剩余波长光线的特有颜色。通常我们认为可见光有7种颜色,主色有三种,即红、黄、蓝。当黄、蓝被吸收,就呈现出红色;而当红色光被吸收,黄蓝两色光就合成显现为绿色光。
普通玻璃是由主族元素构成,不会显现颜色,即无色。在玻璃原料中加入某种或某几种着色剂,就会使玻璃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知道什么是主族元素,什么是过渡元素吗?

相关专题: 玻璃 颜色